亚洲bt欧美bt精品,特级做A爰片毛片A片效果评价,亚洲光棍天堂,ww欧洲ww在线视频看

首頁 -> 旅游資訊 -> 港澳臺 -> 臺灣 -> 兩岸里程碑:合同要點助推長效合作機制

兩岸里程碑:合同要點助推長效合作機制

針對兩岸旅游交流熱絡的局面,4月20日,經海峽兩岸旅游交流協會(海旅會)和“臺灣海峽兩岸觀光旅游協會”(臺旅會)磋商同意,兩岸同步發布《大陸居民赴臺灣旅游團隊組接社合作合同要點》(簡稱《合同要點》),以共同規范大陸居民赴臺旅游市場秩序,進一步提升旅游服務質量。無疑,這是兩岸在進一步實現旅游交流合作規范化進程中的又一重大舉措。

隨著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不斷深入,兩岸旅游交流合作逐步向縱深推進。目前,大陸居民赴臺組團旅游基本形成規模化、常態化、大眾化,在給臺灣帶去豐富商機、注入經濟發展活力的同時,也為推動兩岸人員、文化交流,累積互信方面創造了良好條件。在可預期的未來,隨著大陸居民赴臺個人游逐漸開放,兩岸旅游交流將邁向嶄新階段,兩岸有望迎來互動交往新高潮。

陸客赴臺旅游呈飛躍式發展

經過長期不懈努力,陸客赴臺旅游沖破重重障礙,在國民黨上臺后正式起步,并迅速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

2005年5月,大陸率先行動,授權海旅會與臺灣對應的民間組織進行磋商,并頒布《大陸居民赴臺灣地區旅游管理辦法》,開啟了陸客赴臺游的大門。2006年10月,臺當局專門成立民間性質組織,多次與大陸方面就赴臺旅游展開技術性協商。2008年6月,海協會與海基會達成并簽署《海峽兩岸關于大陸居民赴臺旅游協議》,并于當年7月18日正式實施,標志著臺當局正式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游,由此兩岸人員往來進入到全面接觸的新階段。

此后,大陸不斷擴大赴臺游試點省份、組團社數量,同時臺當局亦不斷降低組團人數限制、延長停留時間,陸客赴臺旅游發展迅猛。尤其是2010年,更是堪稱是里程碑式的一年:5月份“海旅會”和“臺旅會”分別在臺北和北京設立辦事處;7月份在大陸開放內蒙古等6省區后,31個省市區已全面開放民眾赴臺旅游,標志著兩岸旅游交流已邁入常態化、機制化軌道。

在此背景下,近年大陸居民赴臺旅游人數呈現井噴式增長。據國臺辦統計顯示,2008年之前大陸赴臺交流的人次年增長率多在10%至20%左右,甚至出現負增長,但2009年、2010年的增長率分別高達235.7%和77.64%。其中2010年陸客赴臺旅游達116.78萬人次,同比增長92.6%,大陸也超越日本成為臺灣第一大旅游客源地,并給臺灣帶來約618億元新臺幣的經濟效益,對臺灣經濟增長貢獻約0.28個百分點。截至2011年4月份,臺觀光部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大陸居民赴臺旅游日均人次已超過5000,創3年來新高。

“合同要點”保障旅游規范化

針對兩岸旅游交流熱絡的局面,4月20日,經海峽兩岸旅游交流協會(“海旅會”)和臺灣海峽兩岸觀光旅游協會(“臺旅會”)磋商同意,兩岸同步發布《大陸居民赴臺灣旅游團隊組接社合作合同要點》(以下簡稱《合同要點》),以共同規范大陸居民赴臺旅游市場秩序,進一步提升旅游服務質量。無疑,這是兩岸進一步實現旅游交流合作規范化的又一重大舉措。

《合同要點》就大陸組團社與臺灣地接社訂定各項合同事項作出明確規范,其出臺原因與當前兩岸旅游交流的現狀密不可分。一方面,這是兩岸向“品質旅游”邁進的必然要求。兩岸旅游交流經過近3年的發展,已經由初期的組團數量較少、旅游時令較強、人員結構單一向規模化、常態化、大眾化轉變,游客對旅游的品質需求不斷提升,這也不斷刺激兩岸業界將打造“品質旅游”作為發展的重點。在這一背景下,作為“品質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合同要點》出臺勢在必行。另一方面,這是意在規范旅游市場秩序,保障各方權益。過去兩岸旅游業界“粗放式”、“隨意性”合作已無法滿足旅游市場的需求,尤其是在過往的合作中曾出現因合同細則不清等導致的一些旅游糾紛,不僅使游客的權益無法有效保障,并且使兩岸部分旅游業均遭受一定損失,“傷及和氣”。因此,此次出臺《合同要點》的目的之一,就是意在預防不必要的合同糾紛,以免損及各方權益。

未來前景值得樂觀期待

隨著兩岸各項旅游交流規范措施的出臺,尤其是陸客赴臺個人游有望成行,可以預見,兩岸旅游交流合作將迎來新一輪高潮,從而有力促進島內經濟發展及兩岸民眾情感融合。筆者認為,其作用將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有助維護市場秩序,穩定兩岸旅游長效合作機制。《合同要點》針對當前合作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提出務實、合理的規范要求,將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兩岸旅游交流合作秩序,消除可能影響兩岸長期、穩定、良好合作的負面因素,為未來開拓更廣泛的旅游市場打下堅實基礎。尤其是目前兩岸正積極推動開放陸客赴臺個人游,《合同要點》的出臺將是保障個人游成行的關鍵一環。

二是將為臺灣經濟發展注入強心劑,讓更多普通民眾切身感受兩岸“和平紅利”。3年來開放交流的事實證明,陸客赴臺旅游有力帶動了島內以旅游業為主體的相關服務產業發展,給部分島內民眾帶來切實利益。若未來正式開放個人游,由于其較組團游的行程路線有更大靈活性與自由度,而不僅局限于固定旅游、消費區域,且參與個人游的人士將主要集中于20至45歲具備較強消費能力的群體,因此,由此產生的經濟“溢出”效應將更明顯,這意味著具有豐富旅游資源的臺灣中南部地區及中小業主將獲益頗多,從而進一步擴大陸客赴臺旅游的經濟受益面。

三是有助于增進兩岸民眾溝通,深化兩岸民眾感情。旅游交流能有效推動兩岸民眾面對面接觸,以親身體驗和感受拉近距離,增進了解與信任。一方面,大陸民眾通過入島旅游交流,真切體驗臺灣的社會現狀與生活方式,將有利大陸民眾更準確把握臺灣同胞的思想感情和民意脈動。另一方面,臺灣同胞通過與大陸游客的交流,也可以切身感受大陸民眾的友好情誼,改變過去一些錯誤認知,增進了解。因此,進一步擴大開放陸客赴臺旅游將有力增進兩岸民眾的兄弟情誼,深化兩岸血濃于水的同胞之情。

四是有利于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夯實互信基礎。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根基,是聯結兩岸民眾牢固情感的精神紐帶,而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兩岸通過不斷開放赴臺旅游的深度和廣度,將有助推動兩岸文化交流開展,加快中華文化與現代旅游業融合,增進兩岸同胞共識和情感,從而消除兩岸因長期隔離而產生的隔閡。正如島內媒體所期待的,“建立互信與相互了解,需要時間也需要方法,通過開放陸客赴臺游,強化兩岸對中華文化的共同認知,或許正是一個促進更深層、更草根的互信基石”。

主題旅游:元旦旅游春節旅游清明旅游五一旅游端午旅游中秋旅游國慶旅游十一旅游溫泉旅游秋天旅游暑假旅游蜜月旅游漂流旅游購物旅游親子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