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詩仙地,魅力杏花村。一年前的4月10日,溫總理視察池州,發出了:“池州很美,有河有湖,有山有水,人很熱情”的感嘆。是啊,池州之美,美的超乎你的想象。近年來,池州堅持“走旅游興市之路,建設旅游強市”的戰略舉措,大規模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苦練內功 。“十一五”期間短短的五年時間里,池州旅游業由弱變強,實現了由事業接待型向經濟產業型的重大轉變。而今,旅游業已成為池州最具比較優勢和充滿活力的重要支柱產業。作為加快池州崛起的重要產業之一, “十二五”期間,該市將加快建設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力爭到2015年,旅游接待總量達到50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到500億元。
依托豐富旅游資源,迎來世界各地游客旅游
作為享譽世界的旅游目的地,池州從不缺少名氣。李白曾三上九華山,賦詩“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杜牧任池州刺史時,一首《清明》“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讓池州杏花村芳名遠播。歷代文人騷客如陶淵明、蘇軾、岳飛、王安石曾駐足池州,留下無數文化珍品,使池州享有“千載詩人地”之美譽。佛教文化、歷史文化和生態旅游,構成了池州旅游的三大主題。
池州境內,景區景點如眾星拱月,旅游資源高度富集。九華山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九華山國家森林公園、牯牛降國家級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群落及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升金湖國家級水禽鳥類濕地自然保護區,已成為池州四大國家級生態資源“名片”。省級風景名勝區有十余處,主要有齊山———秋浦仙境、古杏花村遺址、舜耕之地———大歷山,以及我國十大古釣臺之一的昭明釣臺。這些豐富的旅游資源連點成線,連線成片,與黃山、太平湖等眾多景區遙相呼應,共同組成了“兩山一湖”大旅游經濟圈。
“十一五”期間,該市共接待國內外游客4740.5萬人次,是“十五”期間接待總量的3.95倍;實現旅游收入398.66億元,是“十五”期間接待總量的10.1倍;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12.34%提高到2010年的45%。池州旅游工作在全省的綜合考評位次始終保持在全省旅游發展的第一梯隊。
推進旅游項目建設,實現旅游產業轉型升級
“十一五”期間,該市未雨綢繆,以超前的思路,科學制定了《關于加快建設旅游強市的決定》,緊緊圍繞建設“旅游經濟強市”和世界級旅游勝地的目標,按照“加快建設以九華山為龍頭、主城區為中心、各縣區為支撐的大旅游格局”發展思路,全面實施“大九華、大旅游、大產業”發展戰略,加快以九華山為龍頭的旅游開發,整合全市旅游資源,加大宣傳促銷和區域合作力度,積極推進旅游產業化進程。旅游招商引資形勢喜人,旅游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旅游管理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旅游接待各項指標一年上一個新臺階,旅游經濟呈現出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
旅游業的發展要靠旅游項目來支撐。按照“統一規劃、合理開發、科學管理、永續利用”的原則,我市高起點修編旅游產業發展規劃,整體推進旅游資源的開發,促進全市旅游產業各要素合理布局,全市旅游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景區創建力度加大。四年前,九華山風景區被國家旅游局成為全國首批66個5A旅游景區之一。杏花村、九子巖、牯牛降等景區先后成功創建4A級旅游景區。目前,該市開發開放的景區(點)已發展到47處。同時,九華山花臺景區正式建成對外開放,九華山大愿文化園正按照世界級精品景區的標準抓緊建設,貴池區秀山門博物館二期建設工程、石門高古村落文化旅游綜合開發項目等一批新景區正加快建設。 目前,該市列入省“861”行動計劃的重點旅游項目26個,總投資85.57億元;列入市“583”工程的重點旅游項目共79個,總投資246.95億元。
旅游交通基礎設施得到夯實。全面建成了境內的沿江高速、大景高速、合銅黃高速和沿江鐵路,貫通了與周邊六個省會城市快速通道;九華山旅游機場、寧安城際鐵路、池州長江公路大橋、望東長江公路大橋等重大項目相繼獲準開工建設。
做大做強九華集團,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池州“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以建設皖南國際旅游文化示范區為契機,以旅游、文化、生態“三位一體”融合發展為重點,推動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建成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未來五年,池州旅游資源整合步伐進一步加快。著力引進國際資本、技術和管理,支持九華山旅游集團上市,鼓勵重點旅游企業發展成為在全省具有影響力的企業。以資本、品牌為紐帶,加快整合全市旅游資源,推進市、山、縣聯動、聯游、聯投,著力打造佛國九華朝圣之旅、杏花村歷史文化探源之旅、牯牛降原始森林探秘之旅、中國鶴湖濕地生態科考之旅、平天湖生態休閑度假之旅、詩仙李白秋浦尋蹤之旅、池州城區水上觀光感悟之旅“七大精品線路”。
與時同時,加快旅游國際化進程。目前我市正積極爭創國家旅游服務標準化示范市,力爭到2015年入境游客達到10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