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國內旅游的蓬勃發展,在眾多傳統的旅游產品中,出現了“紅色旅游”這樣一個非常具有中國特色又符合時代特征的旅游產品。紅色旅游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在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積極支持下開展的一項旅游活動,是在特殊政治和經濟體制下發展旅游的一種獨特方式,堪稱一大創舉。
從本質上講,紅色旅游是一種賦有特定使命的文化旅游,其過程蘊含著一種對文化的認知。無論是革命的博物館、展覽館、紀念館,還是遺址和紀念地,它們所傳遞的都是關于革命歷史的信息,介紹的是革命精神,人們通過各種游覽活動,從發展的角度認識歷史,從現實的角度評價歷史和歷史人物。這樣的活動,可以使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重溫過去,回顧以往,得到新的感受;也可以使那些未能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了解過去,感受過去,更好地認識現實。
紅色旅游的內涵豐富,紅色旅游的資源分布廣泛。但開展紅色旅游活動的目的地主要不是集中在大城市,而是在鄉村;不是在經濟發達的區域,而主要是被稱作“老、少、邊、窮”的欠發達地區。這些地區曾是革命發祥地或根據地,在歷史上為中國人民的解放、新中國的建立和強盛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囿于自然環境、地理位置、發展資源等多種條件的制約,不少地方經濟依然落后,與發達地區存在著差距。但是,在漫長的革命過程中留下的革命歷史遺址和文化,其本身就是重要的文化遺產,而經濟的落后和可進入性差,又保護了傳統的文化遺產和良好的自然環境,這正是現代旅游者的追求。
紅色旅游產品不僅僅對國內旅游者具有吸引力,其海外市場的潛力也很大。這個市場既包括一些研究中國和關心中國的專業人士,也包括對中國歷史、文化感興趣的普通大眾。例如孫中山、毛澤東、周恩來、宋慶齡、鄧小平等革命領袖被視為“傳奇式”人物,在國際上有很高的知名度;萬里長征路、井岡山、廬山、延安等著名的革命圣地,早已被列入多種旅游指南之中;而像白求恩、斯諾、柯棣華、艾黎等曾為中國革命做出過卓越貢獻的外國友人,有一定的國際影響。隨著中國在世界影響的不斷擴大,這些都可以形成重要的旅游吸引力。
文化是旅游產品的靈魂,文化與旅游的結合是當今世界旅游發展的重要趨勢。紅色旅游作為文化旅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文化與旅游結合的重要節點。“旅游與各種文化相連接”是世界旅游組織確定的2011年年度口號,國家旅游局則將2011年確定為“中華文化游”主題年。今年適逢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這無疑是開展紅色旅游的大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