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進入“世遺時代”后如何承載客流壓力,西湖會否“限客”?這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記者27日從杭州西湖申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了解到,西湖申遺成功,杭州將采取科學有效的方式,“分流”游客,尋找保護西湖環境與“還湖于民”的最佳契合點。
杭州市委副秘書長、西湖申遺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水法說,西湖申遺后中外游客將大量增加,使得已經壓力巨大的風景區更加不堪重負,杭州將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著手“分流”游客。
“從硬件上說,一是完善路網結構、盡量分散車流;二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杭州相關部門已經開始著手進行過境公路繞開西湖景區的前期可行性研究。從軟件上說,一是繼續提倡自駕車換乘、單雙號限行等措施;二是經過交警引導分流游客和車輛;三是將平常一些冷門景點精品化,通過‘冷熱均衡’分流大量游客;四是通過旅行社提前預約等形式合理安排每天的游客流量。”王水法說。
王水法表示,靈隱寺、岳廟等景點收取門票,主要是文物保護需要,有一定的限制游客量的考慮。
據悉,西湖風景區自2002年實行免費開放,迄今已免費開放的公園景點共130余處,成為中國第一家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家不收門票的5A級景區,吸引了大量游客紛至沓來。目前西湖景區的年客流量已直逼每年3000萬人次左右最佳客流容納量,最高曾創下一天游客量200萬人次的紀錄。
提交世遺大會的《世界遺產大會關于西湖的決議草案及OUV聲明》中指出:西湖景區雖生機勃勃但也脆弱不堪。它能容納的游客的數量相對來說較為可觀,但如若超過平衡點,游客的需求和其對景觀的影響可能會對景觀遺產的真實性、參觀質量和景區吸引力等產生負面影響。在遺產整體管理過程中,對游客的管理尤為重要。在對相關解決措施的建議中,第一條就是“加強游客管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