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眼的灰色T恤,黑色棒球帽,wolfskin的旅行背包,輕盈的步伐。昨天,一位精干的背包客出現在了斷橋邊,若不是記者的長槍短炮聲勢浩大,估計大多數游客都將與之擦肩而過。有幾個好奇的,一路小跑上來認出主角欣喜萬分——“這不是,那個,那個,拿過金鐘獎的屈中恒么。”
為了《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杭州站的演出,屈中恒、馮翊綱兩位主演別出心裁地想到了“旅游發布會”:昨天,背包客“程克”(屈中恒飾)從斷橋出發,一路走到平湖秋月,和“六星級游客”呂仁(馮翊綱飾)相遇,兩人大侃杭州旅游的感受。盡管核心還是新聞發布會,但把西湖當舞臺,現場秀一把“相聲”的形式還是挺新穎的,路上光是抓拍屈中恒的攝影愛好者就不下10人。
背著70L的大背包,40℃高溫下漫步,屈中恒沒走幾步就汗流浹背,拿出毛巾拭汗,一邊走一邊還要像劇中一樣欣賞風景,點評下杭州的風光。而另一頭,馮翊綱在平湖秋月吹著空調,優哉游哉地品著龍井,喝著藕粉,等著屈的到來。兩人相見時,屈中恒T恤上已經印出了背包的汗印,調侃地說道:“馮翊綱長得比較富態,賴導替他安排了個享受的角色。”
馮翊綱:500元一晚的汪莊
在劇中,馮翊綱是位“花最多的錢,享受最好”的六星級游客,不過他說現實中自己是“背包客的消費能力,六星級游客的心態”,“印象中豪華出游的機會并不多,但無論去哪個地方游玩,一定是我很期待的,而且事先會做足功課。”
這一點,從馮翊綱對杭州的了解就可見一斑。90年代馮翊綱來到杭州,住過500元一晚的汪莊,“那時手一招,湖上的手劃船就過來了,帶上二鍋頭和叫化雞,可以在夕陽西下中享盡人生。”這樣賞西湖,恐怕老杭州也沒幾個嘗試過吧。難怪馮翊綱說起這段洋洋得意,笑著反問:“現在汪莊的門票都要500元了吧?”
屈中恒:日本廁所的角落
屈中恒則有點相反,劇中演背包客,生活中他還是挺向往六星級的享受,希望帶著老婆去各處走走。不過屈中恒也提到了,無論哪種旅行者,其實都有一個共通點——懷揣著一顆好奇的心。年輕的時候去日本,屈中恒早就聽說那里特別干凈,日本人一絲不茍,所以到達目的地后第一時間就像偵探一樣“檢查”起來,結果找了一家飯店的洗手間,特地去摸了一下角角落落,果真不落一點灰塵,不禁肅然起敬。
屈中恒的夢想就是和老婆一起去歐洲,隨便跳上一輛火車,就駛向一個新的國度——對了,這招可是賴導實踐后教他的。
蔥包檜、藕粉還是片兒川?
無論是內容需要還是導演賴聲川偏好,美食在《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中占有很大的篇幅。屈中恒對日本的壽司贊不絕口,稱吃的時候還覺得平淡無奇,但幾天后就會涌出深刻的味覺記憶;馮翊綱和賴聲川唯一相同的美食記憶就是紐約的Peter Luger大丁骨牛排,“五分熟牛排配上獨家櫻桃醬……”他一邊在說,一邊仿佛正在吞口水。
來到杭州,自然也要“入鄉隨俗”提提杭州的美食。馮翊綱說:“這次改動了幾處臺詞,其中有一處就是特地為杭州美食準備的,臺灣演出時講到的餃子,在這邊要變成蔥包檜、藕粉或者片兒川。現在還未想好,但是應該逃不出這三樣——除非賴導又吃到了什么難以忘懷的杭州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