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房價如何?在臺灣生小孩,小孩是不是臺灣居民?做整形美容是不是去臺灣更劃算……
普通大陸民眾心中常常會有這些疑問。甚至很多人會拿臺灣和香港做比較,有人曾舉例,2002年我國開通大陸居民赴香港個人游后,香港房價到目前為止上漲了至少1.5倍。因此,人們心中常常打著小算盤,希望能夠從臺灣之行中,淘到第一桶金。
與之相呼應,在許多臺灣人眼中,陸客象征著“錢”景,“陸客來臺,黃金萬兩滾滾來”。臺灣的各行各業,都希望沾到自由行的光。
然后,這一切或許只是一場夢……
置業夢“三四五條款”限陸客投資
截至目前,陸客赴臺“自由行”已滿月。據臺灣房產中介介紹,近一個月來陸客上門詢問在臺購房細則增多,少則3臺客人、多則十多臺。中介還解釋說,“陸客多鎖定店面、寫字樓等商用不動產。最關心的是不動產增值幅度與租金回報率。而住宅則鎖定在5000萬新臺幣以上的豪宅。赴臺看房一趟旅費至少要5萬元,置業之人必定是有錢人。在目前已開放自由行的北京、上海、廈門三地中,上海人來臺置業的期望較大。”
據臺灣媒體透露,目前臺灣房產中介已在大陸開設門店約600多家。臺方表示,或把這些作為陸客咨詢赴臺置業的窗口。另外,除通過房產中介咨詢外,不少陸客還會直接登陸臺灣“房仲官網”搜索房產,甚至直接留言詢問房價。
臺灣房屋發言人謝萬雄說:“我曾接待過大陸某省商會副會長,其指定要看忠孝東路店面,他對地標商圈商用不動產特別有興趣,主要著眼于租金回報率與增值性。”
在上海經營租車業務的潘先生一家是第一批自由行客人,年收入過千萬。在接受臺灣媒體采訪時表示,他們對臺灣的房地產業很感興趣,計劃在臺北和臺中置業。同是第一批自由行客人的顏女士和先生則表示,“臺中住宅質量比大陸要高出許多,尤其房屋空間、設施安排相當人性化,至于房價,相較于北京、上海,倒是便宜很多。”
大陸買樓如買菜的炒樓客未到,臺灣人自己先把房價炒了起來。正是在對陸客投資的預期下,臺北豪宅的交易量再創新高。在第2季度,臺北市總價6千萬元新臺幣以上的頂級豪宅較第1季度大幅上漲54.6%,交易量也創下歷史新高。臺灣永慶房屋首席房產顧問葉國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由于陸客自由行帶動香港經濟起飛與房地產價格上揚的成功模式,讓市場對臺灣房地產前景有著很深的期待。”甚至有臺灣房產中介算過這樣一筆賬,臺灣目前自有住宅約790萬套,大陸1%的人來臺買房,就需要1300萬套。如果這樣的話,不僅臺灣的房子,就連澎湖金馬的房子,全都賣給陸客,恐怕也不夠。或者不用1%的人來臺炒房,只要金字塔上面的一小撮人來買,就足以支撐整個房地產大“夢”。
夢不一定不能實現,但是實現一定要有條件。
就目前臺灣的政策而言,已經設下了“三四五條款”。三是指取得房屋產權后三年后才可以上市交易;四是指每年來臺居留時間不能超過四個月;五是指房屋貸款額度不能超過五成。
很多大陸豪客不差錢,貨款這條或許不算限制。但是三年才能轉讓和每年只能居留四個月的條款,卻讓不差錢的陸客再三思量。正像臺灣大聲營銷執行總監田大權所說,“當錢不能隨時轉出時,流進來的意愿就降低了。畢竟要炒房,大陸二三線的城市,現在多的是房子可以炒。如果要講全球布局,大陸人連迪拜的房子都買了,還在乎臺灣嗎?在政治因素不明朗的情況下,陸客對臺投資,相對風險太高。”
雖然陸客來臺投資意愿強烈,臺灣房地產業已開始行動,但自開放大陸游客赴臺灣旅游三年來,據臺方統計,只有45宗成交案例。看來,多數陸客還在思量自己的錢到底應該流向哪里。
生子夢赴臺產子無法仿效香港
在赴臺自由行的陸客中,除了考慮錢生錢的大陸投資客外,也不乏為下一代著想的準媽媽。在這些準媽媽心中,或許也存在一個夢。近幾年來,內地居民赴香港產子熱高燒不減,不少香港準媽媽曾抱怨搶占了自己的資源。而內地居民愿意付高昂的費用,背負港人臭罵的黑鍋,為的只是讓孩子出生在香港的醫院里,讓孩子成為香港居民的,讓孩子享受香港的福利待遇。按照香港政策,出生在香港的人,就是香港居民。同樣,一些中產階級赴美產子也是為了孩子出生后可以拿到美國綠卡。
因此,這些陸客準媽媽心中也懷著一個是否可以赴臺產子,讓孩子成為臺灣居民的夢。答案卻是否定的。按照臺灣政策,在臺灣出生的孩子不論是哪里人都不會成為臺灣居民。
除了為孩子著想外,也有一些準媽媽主要是為自己著想。一些陸客看中臺灣月子中心服務好,設備佳,專程來臺探路,希望產后飛來臺灣坐月子兼度假。
23歲的李小姐,是上海某商人之女,計劃生第二胎。當她聽說臺灣月子中心照護專業、設備舒適,還有美味食品補身的優點,專程赴臺咨詢。在上海,檔次高一點的月子中心一個月至少要15萬元人民幣以上,而臺灣的價格只是上海的約二分之一。另外,從上海到臺北搭飛機只需不到一小時,交通很方便,難怪李小姐會動心。可是這一想法,初衷雖好,但實施起來并非易事。
對于內地居民來臺坐月子,臺灣婦科專家不看好。她們認為,大陸媽媽來臺,如果是自由行的話,一次只能待15天,15天后必須返回大陸,而且剛出生的嬰兒不能一起帶來臺灣。與其母子分離、到處奔波,倒不如就地尋找專業護理,孕婦和嬰兒都可以得到好的照顧。
整容夢價格、技術等優勢不明顯
三天兩夜十萬元,不貴,下次還來,陸客花錢不手軟!
自由行開放后,熱衷整形美容的陸客也打起了臺灣的主意。還有一些陸客干脆就是奔著赴臺健康檢查而去。
據臺灣媒體消息,自由行開放第一天,就有兩名陸客專程為健康而來。一位是上海的某企業80后女主管來做整容;另一位是福建60后企業女主管來做血管檢查。另外,在眾多陸客中也不乏專程來做體檢、看病的。
當被問及為何陸客愿意來臺整容、看病時,臺灣醫療界人士表示,“臺灣的醫療技術與大陸或許不相上下,但是臺灣的醫療特色在于服務。在臺灣的醫院里,我們聞不到藥水的味道,只是咖啡的淡淡清香。醫護人員會以顧客為導向,醫護人員的素質,讓陸客驚嘆。醫護人員講話輕聲細語,解說詳細,非常耐心。工作效率也是非常高,做健康檢查的話,當天就可以拿到報告,5到7天就會寄出體檢者國際英文報告,如果發現健康問題,院方還會打電話關心病人。如果就價格而言,在臺灣做整容,比去日本要便宜。綜合以上這些因素,或許就是陸客選擇來臺治療的重要原因。”
據臺方統計,從2009年至今臺灣醫院已接待陸客700多位。這一數字僅占全臺總量的不到1%。據臺方估計,自由行開放后,陸客中將會有約3%至5%的人專程赴臺整容、檢查或看病,每年來臺人次將超過6000人甚至10000人。
最刺激臺灣人眼球的是,陸客為整容、為健康不惜一擲千金。據臺灣媒體介紹,赴臺接受醫療服務的陸客消費能力驚人,比一般旅客高2到3倍。臺灣人給這些為臺灣醫療事業作貢獻的陸客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健康自由行陸客”。甚至一些醫院與旅行社合作聯合推出了“醫療美容團”。另據一些旅行社透露,他們早已開辦大陸游客“港澳健檢團”,對于開設“臺灣健檢團”表示很有信心,看中其中潛在的巨大商機。
那么,真如臺灣人所想,陸客赴臺整容、看病人數會迅速上升嗎?
臺灣安法診所副院長陸正鋒則表示了不同的看法。“期望陸客一窩蜂地組團來臺做美容、體檢等似乎言之尚早。”陸正鋒認為,目前臺灣醫療真正吸引陸客的是臺灣所獨有的尖端醫療項目,例如抗衰老療程等,而這些項目價格高昂,要吸引的只能是大陸金字塔尖上的人。因此,人數不會特別多。臺灣杏林事業總經理顏子欽也指出,做整容的人,在心態上不想被別人發現,如果陸客團進團出,會讓這個不能說的秘密,公開暴露在其他人員眼前。自由行開放后,可能會有很多人想來享受臺灣的先進醫療,但是,就目前而言,人數還不是很多,更看不出未來會有人潮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