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作家梅里美曾寫道:“壁壘、塔樓、棱堡、城垛、碉樓,還有成片的葡萄園、舒緩的河流和蔭翳的道路,真是奇異無比,浪漫到家!”他所不吝贊美的,正是擁有歐洲最古老完整城墻與大片葡萄莊園的歷史古城———卡爾卡松要塞。
卡爾卡松這位已兩千多歲的城堡勛爵,骨子里卻流淌著兩種迥異的血脈:一種是殺戮不斷的戰爭畫卷,蕩漾著沉重的血腥之氣;另一種則是綿延數千畝的葡萄美酒,浪漫的醇美香飄四溢。
不得不說,卡爾卡松的城市發展史就是一部血淋淋的軍事史。遠古時代起,卡爾卡松一帶具有堅硬巖石地質的山脈,就被軍事家們視為絕佳的據點。從公元1世紀開始,這里就成為古羅馬的要塞城市。之后,在這片兵家必爭之地上,西哥特人、阿拉伯人、十字軍輪番上陣,在一系列占領、建城、抵抗、修城、淪陷、毀城、再建城的復雜過程中,卡爾卡松逐漸成為中世紀歐洲腹地規模最為龐大的軍事要塞。直到公元759年,卡爾卡松古城堡才正式回歸法蘭克王國的懷抱。
幾百年間,無數的騎士、劍客和弓箭手們血灑于此,大小改變歷史進程的著名戰役成就了卡爾卡松城的榮譽和輝煌。而長期的戰爭,也把這座城堡打造成了固若金湯的巨型要塞———趟過昔日的護城天塹奧德河(Aude),從伸縮自如的舊橋(Pont Vieux)上魚貫而入,古老而厚重的城堡默默地直視著慕名而來的游客。古堡擁有內城與外城雙重城墻,26座箭樓點綴其間,組成一道密不透風的防御網。躲藏在將近2米厚的哥特式城墻之后的,是宮殿、教堂、廣場、市集和房屋街道等錯落有致的龐大公共設施,長達3公里的主干道延伸出一座完全可以自給自足的巨型城市。登上最高的碉樓遠眺,遠方比利牛斯山頂的積雪若隱若現。內城四處可見日常生活的場景,鐵匠鋪、面包坊、裁縫店,依舊是千百年前的擺設與布置。盡管貴為“世界文化遺產”,卡爾卡松仍然是平易近人的,雖然散發著滄桑氣息的建筑物與游客現代而時尚的身影有些格格不入,可城堡內外的生活似乎從未改變過平靜安康的本色。
令人驚嘆的并不只是卡爾卡松的堅不可摧,當地居民在經年累月的戰爭陰霾后,居然在硝煙中,悠閑地精心釀造起了屬于自己的葡萄酒。盡管在卡爾卡松,古跡隨處可見,人們卻經營著各具特色的小酒館,擺放顏色鮮艷的奇花異草,甚至為了裝飾門面刻意端出稀奇古怪的騎士盔甲和刀斧道具,博盡路人的眼球。而金色的戶外招牌和店內菜單上,則是葡萄酒們的天下,一瓶自家釀制的紅酒搭配熏制透味的上好豬排,那便是正宗的“卡爾卡松騎士大餐”。
當夜幕來臨,眾多聚會便拉開帷幕。城堡里四處點著火炬,身著古老修道士和武士服裝的人列隊迎接。在巨大穹頂的主教堂和燈火輝煌的酒窖里,主人們引著游客漫步其間,在這些擺滿了各個時期酒桶的博物館里展開一場關于酒的奇妙旅程———品嘗各色口味的葡萄酒、看掛杯的程度、看酒的顏色、體驗第一口酒的香味飄在舌尖的曼妙感覺……
來卡爾卡松最好的季節是7月和8月,屆時在模仿中世紀的表演“卡爾卡松,歷史名鄉”中,不僅有仿中世紀的騎士比武,精彩刺激的古城戰火也足以讓對歷史和戰爭著迷的游客們大飽眼福。
每年法國國慶日,這里都會上演異常精彩的煙火秀。在所有人的注視下,萬丈光芒頃刻間劃破夜色,映照在透亮的法國南部天空下,老城新景,恍惚間把人們帶進穿越歷史的時光隧道。
小貼士:
交通:在巴黎乘火車前往卡爾卡松,車程約7小時;由蒙彼利埃乘火車前往,車程約1小時30分。也可沿A61、A9公路自駕前往。
住宿:內城有數家星級旅館,含早餐的房間在40到80歐元。
餐飲:推薦當地由鴨腿、圖盧茲火腿和蕓豆熬制的特色什錦砂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