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省林業廳與省旅游局在成都簽訂的《關于推進林業生態旅游發展的合作框架協議》,明確要把四川建成生態旅游強省和世界生態旅游目的地。
生態旅游已成現代林業重要支柱
“要進一步加快林業產業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省林業廳廳長王平表示。
作為一個生態旅游資源大省,我省已建立包括森林、濕地、野生動植物等多種類型自然保護區167個,森林公園108個,濕地公園12個。不只在資源數量上有優勢,而且生態旅游資源特色明顯。從2003年起,我省就將生態旅游作為新型林業產業發展的四大重點之一。近年來,生態旅游的效益日益凸顯。以2010年為例,全省生態旅游實現直接收入210.5億元,接待游客達13974.2萬人次,帶動社會收入950.0億元,在全國林業行業排名第一。特別是在直接收入上,超額完成了“十一五”規劃80億元的預定目標。
“生態旅游業已成為我省現代林產業的重要支柱,成為地方經濟發展和富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王平說。
近年來,省林業廳與省旅游局先后聯合開展了全省林業生態旅游十佳縣、百佳鄉鎮評選活動,聯合舉辦了2011四川花卉生態旅游年活動,有效推動了我省林業生態旅游持續快速發展。
四大品牌引領生態旅游發展
省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雙方每年將安排一定規模的資金扶持全省重大林業生態旅游項目,重點支持省級以上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及林業生態旅游示范縣(區、市)、示范村(鎮)和示范景區的生態旅游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
省林業廳相關人士介紹,將積極探索林業生態旅游的發展模式,把生態旅游發展與林業生態建設及林業產業強縣項目有機結合。
發展林業生態旅游同時納入到了“十二五”全省旅游產業發展規劃和林業規劃。
在未來我省生態旅游的發展戰略中,大熊貓的全球營銷是一個核心。省林業廳與省旅游局均表示,將在此尋求重大突破。
我省豐富的旅游資源待挖掘和發展的空間還很大。省林業廳廳長王平介紹,“十二五”期間,我省將依托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和豐富的林竹、野生動植物、濕地等生態旅游景觀,著力開展生態旅游示范建設,打造大熊貓、森林人家、濕地休閑和鄉村生態旅游四大品牌。
到“十二五”期末,全省生態旅游直接收入將達到400億元以上,接待游客達到2.5億人次,生態旅游業占全省林業產業總產值的比重達20%以上。林農從生態旅游發展中獲得人均收入4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