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市市長陳寶根主持召開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了大秦嶺西安段保護利用總體規劃和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事項,會議要求,要將保護作為規劃的核心,認真做好保護與利用的文章,為西安發展營造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實現保一山碧綠,護八水長流。在對秦嶺進行生態保護的同時,西安也將加快秦嶺旅游設施建設,未來,游客有望乘坐直升機觀賞秦嶺風光。
會議決定將在城市主要聯系道路、沿環山路、峪口等位置,逐步設置公共自行車租賃中轉點,建立自行車與公交車的換乘系統,形成特色慢行旅游設施系統,通過綠道將田園風光、山林風光、農家風光互相結合。
為方便群眾到秦嶺旅游,主城區到環山路將建設12條快速通道,南向地鐵也將逐步延伸至環山路區域。沿環山公路增設停車場,開辟旅游公交線路,規劃觀光小火車線路,串聯主要景區。近期線路:南五臺—翠華山山頂—太乙古鎮。
同時,將規劃兩條直升機游覽線,還將在環山公路規劃直升機救援中心,以直升機救援中心為基地,規劃東西兩條直升機低空游覽線路。在樓觀臺、湯峪設置休息站,空中觀賞秦嶺風光。
會議審議通過了《大秦嶺西安段保護利用總體規劃(2011-2030)》、《大秦嶺西安市段生態環境保護規劃(2011-2030)》。會議認為,秦嶺是國家地理氣候分界線、重點生物功能區、重要水源涵養區,是西安城市重要的生態屏障、重要的水源供給區,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嚴格控制,保護好秦嶺西安段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具有重大戰略意義。規劃 “以生態環境保護為綱,以實現城鄉統籌為領,以促進區域發展為重,以適宜人居旅游為本”為原則,以統籌規劃、保護優先、科學利用、嚴格管理為方針,實現“保一山碧綠,護八水長流”的目標。作為我市首個以自然山體為對象的保護利用規劃,它對保護秦嶺生態環境和自然環境,讓秦嶺生態屏障繼續造福于子孫后代,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會議要求,要將保護作為規劃的核心,充分發揮秦嶺的水源涵養及生態屏障功能,為西安城市發展營造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要將大秦嶺西安段的保護利用與未來城市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抓緊制定實施詳細規劃,進一步分解年度目標任務,做好保護與利用這篇文章。各區縣、各部門要依法實施規劃,將秦嶺生態保護與利用落到實處。
會議研究通過了《關于第五批取消和下放管理層級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今年以來,根據國務院、陜西省關于第五批取消和下放管理層級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要求,市政府對市級部門的行政審批項目進行了新一輪集中清理,經過嚴密審核論證,確定第五批取消和下放管理層級行政審批項目27項,其中取消行政審批項目21項,下放管理層級行政審批項目6項。目前市政府各部門的行政許可審批項目精簡到91項。會議要求,各區縣、各部門要認真做好取消和下放管理層級行政審批項目的落實和銜接工作,按照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法治政府的要求,進一步減少行政審批項目,提高行政效能。要改變“重審批、輕監管”等現象,既要規范和重視行政審批過程,更要切實履行好行政管理職能,依法加強監管。
會議還研究了翠華山南五臺景區整合重組等有關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