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范圍的經濟衰退和油價上漲將一些大型航空公司逼上絕境,廉價航空公司卻以高明的成本控制能力迎來了擴張的機會。今年日本國內航線將有3家廉價航空公司的航班相繼起航。在東南亞,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航空公司之間的價格戰也更趨白熱化。波音公司上月預測,亞太地區航空客運業的發展速度將達世界之最,航空公司在未來20年內將訂購價值達15000億美元的飛機,其中各類短途機型的訂購量是大機型的4倍,從一個側面表明亞洲的廉價航空公司具有強勁的發展潛力。
分析認為,大多數亞洲經濟體在過去數年間并不像西方國家那樣遭受嚴重的沖擊,更何況,中產階級的旅行需求正在呈現井噴之勢,在此背景下,性價比方面具有突出優勢的廉價航空必然受到熱烈追捧。
強勢競爭長途線路
廉價航空公司的競爭優勢在于能夠有效地控制成本。通常的做法是以小型飛機進行短途航線飛行,一日內往返數次。這意味著飛機這一最昂貴的資產得到了高效的利用。一般認為,4到8小時內的運程是廉價航空公司最佳的發揮空間。另外,這些公司通過節省食物和飲料等各種費用而大大減低了服務成本,因此更有能力消化燃油、勞動力價格上漲等壓力,推出極低的機票價格。
但是亞洲廉價航空公司目前已不滿足于短途市場,而開始考慮進入超過8小時的長途航線市場,并認為其成本控制經驗同樣適用于長途航線。菲律賓宿務太平洋航空公司2月初宣布租賃四架全新的空客A330客機,旗下的廉價航空公司將正式運營長距離航線,專門向菲律賓數百萬海外勞工提供服務。新加坡航空公司也于近日表示,將成立廉價航空公司Scoot,用以新加坡至澳大利亞以及美歐地區的航班。
廉價航空進入長途航線,是否能夠維持同等的盈利能力?在長途航線上既提供廉價機票又想有利可圖,過去一些大型航空公司都嘗試過,但從未取得過成功。廉價航空公司對于進入長途市場卻信心滿滿,對于機型、艙內座位安排以及服務等方面有一套成熟的成本控制之道,因此在長途運輸方面可能會體現出很大的競爭優勢。
瞄準中國旅游市場
與此同時,亞洲廉價航空公司紛紛瞄準了中國市場。中國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擁有強烈的海外旅行需求,亞洲廉價航空公司瞄準了這塊大蛋糕,近年來紛紛入駐中國市場,以極具誘惑力的價格向中國游客伸出橄欖枝。
廉價航空中的知名品牌亞洲航空現已開通中國多個地區往返東南亞各熱門地點的航線。宿務太平洋航空則開通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直飛馬尼拉的航線,再搭配菲律賓國內廉價航空轉往薄荷島、長灘島、大堡、宿務等熱門目的地,成為前往菲律賓旅游首選。這些廉價航空公司更是以驚人的低價來吸引乘客,比如宿務太平洋近日在Travelzoo上推出的從廈門或廣州至馬尼拉的機票,由于省去了紙質機票、餐食等成本,只需168元的超低價,從上海或者北京至馬尼拉也只需288元。大韓航空旗下的真航空也進入中國市場,從上海直飛濟州島,價格比其他航空公司便宜一半。亞洲航空從國內飛往吉隆坡的單程機票也經常打出300元不到的促銷價。
亞洲市場值得占據,澳航CEO喬伊斯很早就看到了這一點。正因如此,他在2011年8月16日宣布,澳航進行史上規模最大的重組。這次重組過程中,澳航決定由子公司捷星航空在日本成立一家新的廉價航空公司。去年底,捷星航空大舉進軍中國市場,開通北京、杭州、廣州等航點,前往新加坡、巴厘島、澳洲等目的地。澳航子公司捷星航空進入日本市場時,3年僅計劃投入64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