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黔在線-貴州日報
全國最早開展鄉村旅游的省份之一,鄉村旅游在旅游產品體系中逐漸成為主流,2008年,全省鄉村旅游收入100億元,占全省旅游總收入的16%,力爭2015年建成20個左右鄉村旅游聚集發展示范精品區,帶動2000個以上村寨、200萬以上農民發展鄉村旅游。
西江千戶苗寨,開陽十里畫廊,安順天龍屯堡,貴定音寨,湄潭、鳳岡茶海旅游,這些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點以“特”取勝,逐漸成為貴州旅游的知名品牌,每年,吸引著成千上萬的游客慕名而來。
我省是全國最早開展鄉村旅游的省份之一,近年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省委、省政府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的政策推動,使得我省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體制機制及技術標準等方面有了有效探索,鄉村旅游在我省旅游產品體系中逐漸成為主流。
2008年,全省鄉村旅游收入達到105.18億元,占全省旅游總收入的16.1%。鄉村旅游作為貴州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新興業態,在促進一方經濟,造福一方百姓,保護一方山水,傳承一方文化,推動一方經濟等方面的作用進一步增強。
不斷完善產品體系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貴州鄉村旅游發展由資源型向產品型轉變。2002年,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意見》中提出,將旅游發展與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扶貧開發和生態保護結合起來,積極發展鄉村旅游和觀光農業。2007年,省委、省政府在《關于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的意見》中,進一步明確要把發展鄉村旅游,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舉措和構建“和諧貴州”的重要載體。
我省各級黨委政府對發展鄉村旅游逐步形成共識,紛紛結合自身資源特點發展鄉村旅游。生態建設、扶貧開發、農業開發、新農村建設、水利建設、城鎮建設、危房改造以及農村“三改”等都將鄉村旅游功能納入其中,在政策、規劃、項目、資金上加以整合,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導、部門合作、農民主體、統一規劃、分類指導”的一體化發展格局。
按照省委、省政府實施精品戰略要求,全省以自然生態、特色農業、民族村寨、文化遺產等資源為依托,以多種類型的客源市場需求為導向,把鄉村旅游與觀光旅游、休閑旅游、度假旅游有機結合,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復合型鄉村旅游產品,包括以生態景觀、鄉村風光為依托的城郊休閑型;以特色農作物觀光、采摘為依托的農業觀光休閑型;以自然氣候為載體的避暑度假型;以特色資源為吸引物的鄉村體驗型;以民族村寨和古鎮為特色的文化體驗型等。一批民族節慶、民風民俗體驗型旅游項目,受到城市游客,海外游客的青睞。鄉村旅游的內涵和外延不斷充實和擴展,逐步朝著精品化、品牌化方向發展,成為提升我省旅游產品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力量。
創新機制完善標準
創新鄉村旅游發展體制機制,是解決投入不足,提高鄉村旅游產品質量,實現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近年來,在不斷加大政府引導性資金投入的同時,在鄉村旅游投融資體制、運行機制和經營管理模式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吸引了大量社會資本投資開發鄉村旅游。在鄉村旅游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以旅游協會+農戶、政府+公司+農戶、政府+公司+旅行社+農民旅游協會、農村合作社+村民等多種富有個性的,社區參與、民主管理的貴州鄉村旅游模式,調動了廣大農戶參與發展旅游業的積極性。桐梓縣還通過貸款擔保貼息,干部帶頭領辦,游客村民聯建等多種方式,創造了多元化融資模式和村民為主體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
我省先后編制了《貴州省鄉村旅舍等級評定與管理》、《以社區為單位的鄉村旅游標準》、《貴州省鄉村旅游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貴州省鄉村旅游標準體系》等標準。把鄉村旅游市場準入、組織管理、服務營銷、信息管理作為指導鄉村旅游的規范化發展的重點。加強對鄉村旅游點、鄉村旅舍等經營單位經營者和從業人員的培訓,制定推廣相關村規民約,為鄉村旅游營造了良好的發展氛圍和市場環境。
在貴州省鄉村旅游的發展中,國際合作成為重要特點。在與國際組織和機構合作編制《貴州省旅游發展總體規劃》,舉辦“鄉村旅游國際論壇”的基礎上,我省進一步加強了與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亞太旅游協會、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以及國外旅游界、學術界、教育界在鄉村旅游示范項目、標準制定、人才培訓、市場開發、服務管理等方面的合作。與世界銀行合作,貸款6000萬美元用于“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與發展項目”以及鄉村旅游接待設施建設;世界旅游組織將貴州作為該組織在中國通過可持續旅游實施脫貧計劃的首個執行點,投入50萬美元支持貴州少數民族村寨開發旅游手工藝品,世界旅游組織和亞太旅游協會還通過其官方網站和所屬刊物向世界推廣貴州鄉村旅游;與法國國家旅游局簽訂《中法貴州省鄉村旅游合作試點項目實施協議》,聯手在文化遺產保護、鄉村旅游培訓等方面開展合作。
培育壯大鄉村旅游集群
我省快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網及旅游交通網規劃建設,為發展鄉村旅游構建了便利、順暢的交通環境,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和城鎮化體系的推進,對培育和壯大鄉村旅游集群形成了有力支撐。
下一步,我省將把發展鄉村旅游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進一步發揮鄉村旅游在小城鎮建設、農村危房改造、石漠化綜合治理和特色農業中的特殊作用,吸引更多農民參與鄉村旅游開發。不斷豐富鄉村旅游的產品類型,依托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地質公園、森林公園等旅游景區發展生態型和休閑度假型鄉村旅游。引導鄉村旅游向特色化、產業化、集聚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