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中關村科教旅游節開幕式暨體驗游啟動儀式在中國國家科學圖書館廣場舉行,海淀區相關委辦局以及旅行社、科教游接待單位負責人出席了本次活動。同時通過社區、報紙招募的300名市民將作為2012中關村科教旅游節的首發團,率先踏上科教旅游節的旅程。北京市旅游發展委員會主任魯勇出席并宣布科教旅游節開幕。
開幕式上,來自四川都江堰被溫總理親切稱為災難的土地上盛開的“美麗花朵”的學生代表展示了他們寄給溫總理的畫冊《美麗的花朵》,并向科教旅游節贈送了他們的畫作。來自中科院的李邦河院士通過錢學森、陳景潤等老一輩科學家辦公室、舊居的照片以及生動的科研故事向游客展現了科學工作者崇高的人生品格、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
歷經三年,中關村科教旅游節緊跟科技發展和社會亮點,找準科學技術、文化教育與旅游產業的結合點和服務社會的著力點,擴大活動規模,豐富活動內容。2012中關村科教旅游節又增重量級接待單位,既有像中國科學院這樣的國家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也有像水晶石數字科技有限公司這樣迅速進入人們視野的科技新銳,而備受市民關注的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海淀區民族小學和地道中華老字號王致和腐乳科普館也首次亮相科教旅游節。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科學技術、文化教育與旅游產業結合的越來越緊密。
追蹤科教前沿 精品線路持續更新
紅色激情之旅、藍色暢想之旅、綠色低碳之旅、銀色夢幻之旅,和2011年相比,這四大主題的體驗游線路,在融入新加入的接待單位的同時,更注重了各接待單位的優勢互補,進一步深入挖掘了各接待單位互動性、體驗性強的項目,主題性更明顯。
比如:中國國家科學圖書館-中科院自動化所-中關村展示中心。
其中,中國國家科學圖書館以構建“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文獻情報服務能力為目標,將成為學習如何全面獲取科技信息的大課堂,同時游客可以在這里體驗隨時隨地獲取全球化科技信息的喜悅。參觀中,游客可以體驗它自主研發的面向用戶服務的跨庫集成檢索服務系統、網絡參考咨詢服務系統、館際互借與原文傳遞服務系統,以及可讓科研人員便攜在身的“隨易通”服務。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將會給游客帶來更多互動驚喜,生物識別、智能交通、視覺監控等重大科研成果,以及語音合成、口語自動翻譯等涵蓋信息技術和自動控制研究領域等諸多前沿科技將為游客奉上一場科技盛宴。
旅游節還將通過著力整合中科院內部的青少年教育基地和數學所、力學所、物理所、自動化所、網絡中心等科研資源,本屆科教游將推出探秘互聯網發源地、數字地球之旅、探尋大科學家足跡、走進納米世界等特色科普旅游線路及產品。
相信,升級版的精品路線將成為游客與自然奧秘、科技奇遇之間的超鏈接。
多彩主題活動 打造科教旅游嘉年華
除了推出的精品線路外,在主題活動的設置上,2012中關村科教旅游節繼續強化體驗性、互動性的特征。針對中小學生、大學生乃至成人等不同知識背景、不同文化層次的人,科教旅游節推出了豐富多彩的活動。
青少年特色夏令營由海淀區旅游委與科學國際旅行社、世紀明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天辰假日國際旅行社等單位合作開發,將推出多日特色青少年夏令營活動。線路將以科技創新手段貼近青少年需要,力爭使主題夏令營成為中關村科教旅游節的又一特色產品。
“歷險恐龍島”科普嘉年華北京站是一項市場化運營的活動,將于8月18日至31日在海淀公園舉辦;顒訉⒁钥铸垺皬突睢睘閮热葜骶,運用多媒體等高科技手段,整合互動游戲、主題演出、體驗教育、特色購物等多種項目,它將成為2012北京最大規模最具亮點的親子嘉年華項目。
中關村科教文化游標準化研討會將邀請旅游、文化、標準化等方面專家學者,共同研討中關村科教文化游標準化,推進“北京中關村科教文化游標準化試點”這一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的開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大講堂系列活動將于8月份在中科院國家科學圖書館舉辦,圍繞“天宮一號”、“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等熱點話題,邀請中科院知名專家院士在周末為學生、市民及游客奉獻具有高含金量的科技專題講座。
以品質樹品牌 科教旅游全面升級
繼2011中關村科教旅游節之后,海淀區旅游委繼續深度開發科教旅游資源,培育科教旅游市場、打造特色科教旅游產品。將繼續逐步完善促進科教旅游發展的激勵機制,支持有條件的社會單位開展科教旅游或積極設立旅游開放日。同時,旅游委將給予企業旅游服務設施建設配套資金支持或在宣傳推介方面給予一次性獎勵,以鼓勵更多的科研院所、學校和企事業單位加入到活動中來,讓更多的資源為社會分享,推動旅游資源多樣化,豐富旅游產品和線路。
同時,為了將科教文化旅游打造成為國際品牌,目前中關村科教文化游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已全面啟動。屆時廣大游客將在海淀區率先體驗到科教文化旅游的標準化和品牌化服務。
2012中關村科教旅游節將通過國際化的視角、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全媒體營銷的手段吸引更多的國內外游客,進一步樹立海淀區國際科教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它將為游客全面展現中關村自主創新的建設成果,更廣泛地普及科技文化知識,提高全民族的科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