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峰寺位于山西南麓,建于唐,清光緒間重建后為女尼所居,此建為一九八〇年重建,寺前立大石獅一對(duì),寺內(nèi)有?太平天國革命在桂林》和桂林歷代陶瓷、字畫、文物展覽。
舍利塔位于文昌橋頭,與象山東西相對(duì)。據(jù)載,早在隋代這里有開元寺,唐稱善興寺,宋改為寧壽寺,為桂林最古老的一座寺院,唐代高僧鑒真和尚在五次東渡日本未成后,來到桂林,就住在此寺,觀寺已不存,僅存佛塔。塔建于唐,原為七級(jí)磚構(gòu),現(xiàn)有塔為洪武十八年(1385)重建,為喇嘛式,高十三米,基為四方形,四面開門。正面刻“舍利寶塔”四字,四門門額兩旁分刻八大金剛之名:東為辟毒、除災(zāi)金剛,南為赤身、火神金剛;兩為持災(zāi)、凈水金剛,北為隨求、紫賢金剛。金剛造型古雅,有元代遺風(fēng)。
訾家洲位于象山前方江心,因洲上有—訾姓人家住過而得名。長(zhǎng)約五里,寬約一里。每當(dāng)細(xì)雨濛濛之時(shí),遠(yuǎn)看一片朦朧,“訾洲煙雨”為桂林八景之一。唐代著名文學(xué)家柳,元在被貶為柳州司馬時(shí),曾于唐元和十二年(817)應(yīng)桂管觀察使裴行立的遨請(qǐng),同游訾家洲,寫下了《訾家洲亭記》的游記文章,從此,洲以文名,更加家喻戶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