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女神像
自由女神像正式名稱是“自由照耀世界之神”,它是美國國家的紀念碑。今天,它更加深入人心,成為全世界民主自由的象征。她造型宏偉,令人矚目。塑像拔地而起,高達152英尺(約46.32米),墊座89英尺(約27.127米),腰圍420英寸(約10.668米)。她那未露笑容的嘴有3英尺(約0.914米)寬。她的腳下殘留著許多打碎的腳鐐。她的左手持一標有1776年7月4日的銘板,宣布自由的到來。
自由女神像由設計埃菲爾鐵塔而聞名的法國土木工程師古斯塔夫·艾菲爾設計,法國出資建造,花了十年時間建成,象征兩國友誼,建在自由島(Liberty Island)上。1886年10月28日,美國克里夫蘭總統主持揭幕。從那以后,凡進紐約港的船只都從那兒經過。
黃石公園是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公園,也是美國國家公園里景觀組合最豐富的國家公園,公園內有雪山、森林、峽谷、湖泊、河流,最特別的景觀是地熱,比如那五顏六色的間歇泉。黃石公園的美麗在美國的國家公園中屈指可數,電影《2012》在此取景讓黃石公園的知名度在全球再次得到提升。
它建立于1872年,在1978年的時候首批被列進世界遺產之列,同時他還是美國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公園(美國面積最大的國家公園是死亡谷)。從地理上看,黃石公園地處三個州的交界處,大部分位于懷俄明州,小部分位于蒙大拿州和愛達荷州。
尼亞加拉大瀑布
尼亞加拉瀑布(Niagara Falls)位于加拿大和美國交界的尼亞加拉河中段地區,有著世界七大奇景之一,與南美的伊瓜蘇瀑布及非洲的維多利亞瀑布合稱世界三大瀑布。它以宏偉的氣勢,豐沛而浩瀚的水汽,震撼了所有的游人。從伊利湖滾滾而來的尼亞加拉河水流經此地,突然垂直跌落51米,巨大的水流以銀河傾倒之勢沖下斷崖,聲及數里之外,場面震人心魄,形成了氣勢磅礴的大瀑布。
高特島(Goat Island)把瀑布分隔成兩大部分。較大的部分是霍斯舒(Horseshoe)瀑布,靠近左(加拿大)岸,高56公尺(185尺),曲折的脊線長約670公尺(2,200尺)。美利堅瀑布接鄰右岸,高58公尺(190尺),寬320公尺(1,060尺)。 [1] “尼亞加拉瀑布”也直譯作拉格科瀑布,“尼亞加拉”在印第安語中意為“雷神之水”,印第安人認為瀑布的轟鳴是雷神 說話的聲音。在他們實際上見到瀑布之前,就聽到酷似持續不斷打雷的聲音,故他們把它稱為“Onguiaahra” (后稱Niagara),意即“巨大的水雷”。
林肯紀念堂
林肯紀念堂是為紀念美國第十六屆總統亞伯拉罕·林肯而建。林肯對黑奴解放作出了偉大的功勛,他在1865年4月14日被刺身亡。紀念堂于1914年破土動工,完成于1922年。
它是一座仿古希臘巴特農神廟式的古典建筑,東西長118英尺,南北寬188英尺,高80英尺,36根古樸的白色大理石圓柱支撐著紀念堂。紀念堂正中是一座高19英尺的林肯坐像,塑像的左首墻壁上鐫刻著林肯在第二次就任總統時的演說辭,背后的石壁上刻著五行大字:“在這座殿堂內,正如在人民的心中,為了人民,他拯救了聯邦。對于亞伯拉罕·林肯的紀念永遠長存。”
華盛頓紀念碑
華盛頓紀念碑是為紀念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而建造的,從1848年動工直到1884年才完工。到1854年南北戰爭時期,因戰爭而停建的紀念碑已有約50米。1876年,華盛頓紀念碑終于開始被繼續建造,至1885年全面建成,全高169米。
華盛頓紀念碑約50米以上部分的白色大理石石色略深于下方,是兩段相隔22年的建造過程留下的痕跡。它位于華盛頓市中心,在國會大廈、林肯紀念堂的軸線上,是一座大理石方尖碑,高169米,其內墻鑲嵌著 188塊由私人、團體及全球各地捐贈的紀念石,其中一塊刻有中文的是清政府贈送的。它的四周是碧草如茵的大草坪,這里經常會舉行集會和游行。
美國國會大廈
國會大廈一般是指是美國國會所在地,位于美國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Washington.D.C)。它占據著全市最高的地勢,同時又是華盛頓最美麗、最壯觀的建筑。
國會大廈是美國國會的辦公大樓,坐落于美國首都華盛頓市中心一處海拔83英尺高的高地上,此地后被稱為國會山。1793年,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親自為它奠基,采用的是國會大廈設計競賽的第一名獲得者、著名設計師威廉·桑頓的設計藍圖,于1800年落成并開始使用。1814年英美第二次戰爭時,英國軍隊曾將它付之一炬,1819年又重新修建直到1867年再次落成,以后又經不斷修繕擴建,才達到目前的規模。國會大廈從它誕生之日起就是那么命運多舛,可貴的是,它仍能傲然挺立。
華爾街
華爾街是紐約市曼哈頓區南部一條大街的名字,長不超過一英里,寬僅11米。它是美國一些主要金融機構的所在地。兩旁是陳舊的摩天大樓,這條街上集中了紐約證券交易所、聯邦儲備銀行等金融機構和美國洛克菲勒、摩根、杜邦等大財團開設的銀行、保險、鐵路、航運等大公司的總管理處以及各公用事業和保險公司的總部以及棉花、咖啡、糖、可可等商品交易所。正是這些呼風喚雨的知名機構,使其成為國際金融界的“神經中樞”。
華爾街差不多已成了紐約金融區的同義語,而實際上金融區的范圍還要延伸到華爾街以外的地方。雖然如此,人們談到世界金融中心的時候,還是常拿華爾街作答。
夏威夷位于北太平洋中,距離美國本土3,700公里,總面積16,633平方公里,屬于太平洋沿岸地區。
沒有任何地方可與夏威夷比美。擁有全世界最活躍的火山和全世界最高的海洋高山。現代沖浪、呼啦舞和夏威夷地方美食的發源地。前國王的王室所在地,也是美國本土唯一的皇家官邸所在地。夏威夷是全世界地質構造最年輕的地區之一,也是美國最年輕的州。但夏威夷最與眾不同之處,大概就是它的阿羅哈精神:夏威夷人的熱情好客與島嶼四季宜人的完美風光相得益彰。
好萊塢環球影城
好萊塢環球影城是好萊塢最吸引人的去處,這里你可以參觀電影的制作過程,回顧經典影片片斷。影城內有三個游覽區,分別是電影車之旅(全程40分鐘的電影之旅,有專門的講解員)、影城中心與娛樂中心。在影城中心你可以在電影拍攝現場親身體驗電影的拍攝過程。娛樂中心主要有遠古時代、回到未來、動物明星表演等。影城出入口旁還有一個50年代風格的購物區——宇宙城,可以去逛逛。
洛杉磯迪士尼樂園
洛杉磯迪斯尼樂園不在市中心,而在下城東南40多公里的阿納海姆(Anaheim),是世界上最大的綜合游樂場。
迪斯尼世界的誕生,首先要歸功于富于想象力和創造精神的美國動畫片大師沃爾特·迪斯尼。1955年他在洛杉磯附近創辦了第一座現代化的游樂園,取名迪斯尼樂園。1964年人們開始籌建一座更大規模的游光公園,這就是迪斯尼世界。經過五年營造,迪斯尼世界終于1971年10月向公眾開放了。它耗資7.66億美元,占地面積達109平方公里,是一座老少咸宜的游樂中心。
金門大橋
金門大橋是世界著名的橋梁之一,是近代橋梁工程的一項奇跡。大橋雄峙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寬1900多米的金門海峽之上,由史特勞斯設計。因其歷史價值,于2007年由英、美兩國合拍成同名紀錄片。
金門大橋全長約2.7千米,于1937年開通,橋兩端有兩座高達227米的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孔吊橋之一,被視為舊金山的象征。在淘金熱的時候,這座橋如同是通往金礦的一扇大門,因此被命名為“金門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