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蕩山坐落于浙江省溫州樂清境內。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十大名山之一。因“山頂有湖,蘆葦叢生,秋雁宿之”故而山以鳥名。雁蕩山根植于東海,山水形勝,以峰、瀑、洞、嶂見長,開山鑿勝,發軔于南北朝,興盛于唐宋,文化底蘊豐厚。
雁蕩山形成于1.2億年前,是一座典型的白堊紀流紋質古火山,全山總面積450平方公里,景點550多處,辟有七大景區。
雁蕩山 以山水奇秀聞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譽,史稱“東南第一山”。因山頂有湖,蘆葦茂密,結草為蕩,南歸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蕩。
雁蕩山來晚了一步,未能在"五岳"中分得一席之地,所以它從來沒有一位稱為什么"大帝"的山神,只有秋雁曾年年飛臨山頂棲息于蒼蒼蒹葭之中。而沒有金碧輝煌的涂飾,村野之山的雁蕩倒因此多了些神韻。
雁蕩山系綿延數百公里,按地理位置不同可分為北雁蕩山、中雁蕩山、南雁蕩山、西雁蕩山(澤雅)、東雁蕩山(洞頭半屏山),通常所說的雁蕩山風景區主要是指樂清市境內的北雁蕩山。由于處在古火山頻繁活動的地帶,山體呈現出獨具特色的峰、柱、墩、洞、壁等奇巖怪石,稱得上是一個造形地貌博物館。
北雁蕩山以奇峰、瀑布著稱,有七大景區,面積逾450平方公里,其中以東南部的靈峰、靈巖、大龍湫最為有名,并稱為“雁蕩三絕”。
雁蕩景觀,奇聞天下,但不只是在奇。還有雁湖崗、龍湫背之雄偉;云洞棧道之險;仙溪、清江山水之秀。初月谷、鳴玉溪、靈巖及諸多洞穴景觀之幽冥。登上百崗尖,俯瞰百座山岡于腳下,領略“山登絕頂我為峰”的高曠,下至海濱、樂清灣,欣賞“海到盡頭天作岸”的平曠景觀,都是美的享受。
游雁蕩山一定要看靈峰夜景,這才是雁蕩山的精靈所在。白天看似普普通通的山峰此時都披上神秘的盛裝,惟妙惟肖,再加上導游給你天花亂墜地一吹,如入仙境一般。
雁蕩山有著獨特的品格,“日景耐看、夜景消魂”!坝^山景、嘗海鮮”,“一景多變,移步換形”。這是它區別于中國其他名山大川的三大特色。
中雁蕩山位于樂清縣內,因其山甚似雁蕩,而又介于南、北雁蕩之間,又名中雁蕩,是雁蕩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組成部分。
風景區總占地道84.54平方公里,分玉甑、三湖(白石、鐘前、龍山三湖)、鳳凰山、東漈、西漈、劉公谷、楊八洞7個景區。景區內峰湖相映,潭瀑相疊,巖洞相連,并以奇峰、巨石、幽谷、秀湖、飛瀑稱勝。中雁蕩山歷史悠久,人文景觀十分豐富,此地民風淳美,民俗豐富,白石鎮農歷“三月初十”盛大集市和端午節龍舟競渡是寶貴的旅游資源。
玉甑峰
玉甑峰是中雁蕩山的圖騰。“路從飛鳥頭上過,人在白云深處行”,玉甑峰高聳云天,一峰獨出,萬峰伏首。唯這種孤高才使登臨者產生“目空一切”的震撼,玉甑峰也當之無愧地成為中雁蕩山的主心骨,而中雁的一切峰谷云水有它來結構,方不至于散漫無歸。其峰腰的玉虹洞,是開山祖師宋進士李少和當年棲身修煉的所在。登上玉甑極頂,極目舒天,浩然之正氣油然而生。
三湖(白石湖、鐘前湖、龍山湖)是中雁的驕傲。位于中雁蕩山主峰玉甑峰下,總面積為692公頃,總蓄水量達3600萬立方米。這里空氣潔凈,環境宜人,湖面波光粼粼。峰頂朝暉夕照,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東漈景區全長3.5公里,迂回七折,形成了多瀑多潭的獨特景觀。七曲下的鐘潭和四曲中的梅雨潭最為獨到。前者潭上有瀑,瀑上有潭,形、聲、色皆絕;后者潭深水碧,盈而不涸,令人遐思。
西漈是中雁的一個華彩樂章。景觀以峰巖著稱,如玉屏峰、天柱峰等,西祭底部的石門瀑和龍街將這些景點串聯在一起,使人目不暇接。龍街上游的石門瀑、水簾洞,下游的八折瀑、龍山湖,都各具特色。
鳳凰山在白石鎮西南兩公里,屬中雁蕩山的外圍景區。此處兩山夾峙,勢若鳳凰展翅,境內巖巒重疊,林壑秀美,以峰巖為主的各種景點多達數十處,其中鷹嘴、板障、穿鼻三巖橫空出世,氣勢磅礴,而尤以穿鼻巖為最。此巖凌空拔起五百余米,與道士巖(玉甑峰)遙相呼應,俗稱“道士巖影”。
劉公谷是中雁蕩山最外圍的一個景區,它和楊八洞分處于一山的兩面。劉公谷的自然景觀石橋橫亙,匹練高懸,而更多的潭、巖、洞、瀑種種景觀則深藏不露,或僅微現一角,遠望頗似一幅意境悠遠的國畫山水立軸。
楊八洞(又稱蓋竹洞)是中雁蕩的一段“引文”,它本身也是一個獨立的作品。作為道教勝地,楊八洞有一種濃厚的神話仙國氛圍,單從那彼此套連的八個洞府的名字:寶光、觀音、透天、透海、龍滾、八仙、混元、玉蟾、即可見一端;而滿山谷的松風竹韻,更使這種氛圍得到了強化。楊八洞還以巖石勝,其石擬人象物一一酷肖,充滿民間的諧趣。
雁蕩山旅游服務中心為響嶺頭村,住宿、餐飲、娛樂、購物等設施齊全。以下是旅游線路安排,所用到的“中心”均指響嶺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