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碧海,一半黃沙
世界上沒有幾個國家像突尼斯這樣,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沙漠。北部,蔚藍的地中海溫柔地親吻著大城小鎮,帶來如水般的柔情,時間也放慢了腳步,一派曬著太陽的慵懶姿態;南部,茫茫撒哈拉大沙漠鋪展開來,風沙卷起一種蒼桑,在玄黃里留下印記,刻在當地人黝黑的臉上。兩種看似相互矛盾,其實卻是一種浪漫。海水和沙漠就這么交織著,纏綿悱惻,演繹一種獨特的風情。
藍白小鎮 天堂外的天堂
一片藍白小鎮,加上一扇扇被星辰包圍的精致童話拱門,點綴藤蔓般細致的窗框,美得令人窒息。請記住了這小鎮的名字:西迪布賽(Sidi Bou Said),突尼斯的明珠,世界最美的小鎮之一。
走進這里,就掉進了藍色與白色的世界,掉進了天堂外的天堂。白墻白屋和阿里巴巴的門一眼望去,蔓延在街道兩側的全部是白色的房舍,在地中海明媚的陽光中十分耀眼。原以為是小鎮居民太愛浪漫,才選了這樣純粹的白,配上大海的亮藍,點綴上艷紅鮮花。經當地人解釋,才知道選擇白色還有一個生活上的考量。因為地中海沿岸的夏天氣候炎熱,白色具有不吸熱、又容易散熱的特性,涂在房舍外面,可保持室內涼爽,再加上此地盛產石灰石,于是選擇白色,也就理所當然了。
希臘也有藍白小鎮,驚鴻一瞥中,僅憑大門就足以分辨兩者的差別。西迪布賽的大門充滿了天方夜譚的瑰麗與神秘。下半部和一般的門沒什么兩樣,都是有棱有角的方形,也是主要的出入口,平時是不會開整扇門的;其特色表現在上半部,半圓形的穹頂,就像在伊斯蘭世界中常見到的清真寺屋頂,象征伊斯蘭教徒的宇宙觀。門板上則是用圓釘排列成的星星、月亮、弓箭等圖案,更凸顯伊斯蘭的獨特風情。
一張草席,一杯薄荷茶沿鎮中心的小坡走到盡頭,就看到了大名鼎鼎的奈特咖啡廳(Le Cafédes Nattes),一家百年的阿拉伯咖啡廳。自1914年名畫家Mache來此畫下《清真寺的風景》之后,咖啡廳就未曾變過,里里外外都維持著原來的面貌。穿過藍與白的樓梯與圓拱門,里面卻是紅色、綠色的扭紋梁柱,象征和平與安靜。脫了鞋坐在被刷成藍色的草席上,嘗一口當年天主教徒稱為“魔鬼之飲”的阿拉伯咖啡,或點一杯當地人必喝的松子薄荷茶,才不過5元人民幣,輕松坐擁整個藍白相融的世界。
阿拉伯鳥籠不養鳥
西迪布賽的商店門口掛著一個又一個鳥籠,乍看之下以為這里的人附庸風雅愛養鳥。但走遍全鎮,看了不少掛在住家前的鳥籠,卻不見籠里有任何鳥影,這些頗具阿拉伯風味的鳥籠并非全拿來養鳥,而是被當地人當作燈罩,甚至用作投遞信件的信箱,也成為這里最有名的工藝品。鳥籠依材質、大小不同,價格有所差異,中等的每個約10第納爾起(約52元人民幣)。
地址:位于突斯尼首都突尼斯市東北20公里處,距離迦太基2公里
交通:從突尼斯市中心乘TGM火車到Sidi Bou Said站下車,票價為0.75第納爾,約4元人民幣。車程約35分鐘,3至5分鐘1班
杰爾巴島 海島上的露西亞
當我知道杰爾巴島是著名西班牙電影《露西亞的情人》里提到的那個“地中海小島”之后,就對這里多了種別樣的感覺。
杰爾巴島曾有過傳奇般的歷史。據說,希臘神話中特洛伊木馬的設計者尤利西斯從特洛伊回國時曾登上杰爾巴島。公元251~260年,羅馬皇帝對該島進行了9年統治。后來,汪達爾人、拜占庭人、阿拉伯人先后進入杰爾巴島。1560年,法國、西班牙及羅馬教皇的軍隊與馬耳他騎士結盟,圍攻盤據島上的海盜,最后攻島軍隊全部被海盜殺死。19世紀末法國人攻占該島。杰爾巴島現在是突尼斯的一部分,與本土有海堤連接,但島上通常用大輪渡進行運輸。人們可以駕車在船上等待。這個島約長27公里,寬26公里,面積510平方公里。古代地理學家稱為“食忘憂果者的土地”。
杰爾巴人主要以種植橄欖和椰棗、織造地毯、打魚為生。7世紀穆斯林入侵后,島上居民開始信仰伊斯蘭教。由于缺水,19世紀島上居民曾大批外移。現在島上每個村子均設有被稱作“伏薩基亞”的蓄水池,用以儲存寶貴的雨水。
一踏上小島的土地,游客都會迫不及待地想找到電影海報里,露西亞騎摩托狂奔時身后的那座白色燈塔。即便最終沒能找到那個白燈塔,如果能在這個 500多平方公里的島上喝到上好的鮮榨橙汁,住進最舒適的酒店Radisson SASResort & Thalasso,多少也是種安慰。
作為杰爾巴島上最知名的五星級酒店,Radisson SAS自2006年7月開業以來一直是不少明星、政要的首選。不僅是因為這里與眾不同的現代感精致的裝潢設計,貼心周到的服務,4大風格餐廳提供的美味,媲美東南亞的頂級SPA,更因為酒店獨自擁有大片純凈海灘和極好的私密性。
沐著清涼的晨風,走在空蕩蕩的潔白綿軟的海灘上,我們等待海上日出。轉眼間,玫瑰紅色的太陽跳出碧波的海面,映紅了云層,那是一種讓人窒息的美。
電影里說“這個島下面都是空的,漂在海上”。雖然無法考證,但我知道,從此后我心的一部分飄在了這個美麗的小島上,飄在了杰爾巴清晨的海灘上。
黃沙漫漫的玄黃天地
遠離海岸,戈壁也消散,氣溫的熾烈和干燥的嘴唇,對于崇拜荒漠的人來說越走近越興奮。因為每走一步就近一步接近那一望無際的撒哈拉大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