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蜈支洲島
坐落在三亞市北部的海棠灣內,北面與南灣猴島遙遙相對,南鄰號稱天下第一灣的亞龍灣。蜈支洲島距海岸線2.7公里,方園1.48平方公里,呈不規則的蝴蝶狀,東西長1400米,南北寬1100米。距三亞市30公里,鳳凰機場38公里,緊靠海口至三亞的高速公路,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該島是海南島周圍為數不多的有淡水資源和豐富植被的小島,有二千多種植物,種類繁多。并生長著許多珍貴樹種,如有被稱為植物界中大熊貓的龍血樹,并有許多難得一見的植物現象,如“共生”、“寄生”、“絞殺”等。該島東、南兩峰相連,最高峰79.9米,懸崖壁立。神奇的海底世界叢生著五彩斑讕、形態各異的珊瑚。是海南沿岸自然資源保存最完美的地區。同時,也是最佳的潛水觀光圣地。
蜈支洲島傳說
蜈支洲島古稱古崎洲島、牛奇洲島,這兩名字都有不同的來源。相傳,三亞有一條河,由于上游山民刀耕火種,使植被遭到嚴重破壞,每逢山洪爆發,山上的泥石砂礫就傾瀉而下,經藤橋河流入大海,將清澈湛藍的海水弄得污濁不堪。
海龍王遂將此事報告給玉皇大帝。于是,玉帝用手中神劍將距離此地七公里的瓊南嶺角之山嶺截去一段,并命兩頭神牛前去堵住河口。誰知途中被一人發現,點破了天機,神牛不動了,化作兩塊巨石,山嶺變成了島嶼。因此神奇傳說,此島得名古崎洲島,兩塊巨石人稱姐妹石。
后在海南設立三亞市的時候,政府部門在核實各地地名的時候,當地漁民提供了一種說法,認為該島很象一種名為“蜈支”的海洋生物,遂將該島改名為蜈支洲島,并沿用至今。
另一說是蜈支洲島又名情人島,其名字的由來,也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一個年輕人在海上打魚,突遇風浪把船打翻,將他漂到一座荒島上。在島上,他以打獵為生。一天,他到海邊打魚,忽然發現一位美麗的姑娘正在沙灘上拾貝。他到這里這么久從來沒有發現過人,她是從哪里來的呢?這時姑娘也正望著他甜甜的笑呢!姑娘主動上前與他聊了起來。原來她是龍王的女兒,因為貪玩跑到岸邊。
兩人聊的特別投緣,從那以后倆人約定每天在這里見面。日子一天天過去,倆人誰也離不開誰了,后來倆人就在一起生活了。白天一起打獵,夜晚一起在沙灘漫步,過著只羨鴛鴦不羨仙的生活。
轉眼一年過去了,小龍女想家了,可是她已經離不開小伙子了,但又怕父王知道此事后會怪罪。最后倆人商定,由小龍女回去把此事告訴龍王,請求他成全他們倆,三天后在他們最初見面的地方再重逢。自從姑娘走后,小伙子每天都站在那里盼她回來。三天很快過去了,小龍女還是沒有回來。小伙子心急如焚,每天站在海邊大聲呼喊姑娘的名字。
原來姑娘回去以后把她和小伙子的事情告訴了龍王,龍王大怒,下令把她關了起來,不準她再到人間。姑娘日夜思念小伙子,終于有一天趁看守不備跑了出來。龍王很快知道了,在后面緊追不放。眼看著這對癡情男女就要相擁了,在后面緊緊追趕的龍王大怒,大喊一聲,用了一個定身術,將兩人變成了兩座大石頭。
千百年過去了,經歷了潮起潮落洗禮的兩座大石頭,依然矗立在那里,靜靜相望,近在咫尺卻遠在天涯。后來,人們為了紀念這對癡情男女,把這里叫做“情人島”。現在,這里也成了青年男女耳語、聽濤的好地方。
觀日巖
觀日巖位于蜈支洲島的東南懸崖處。站在巖上憑海臨風,俯瞰全島,遼闊的南海盡收眼底。懸崖下面,怪石嶙峋。風平浪靜之時,乘快艇環島游,石景千奇百怪,觀日巖像一尊天然大石佛,面向大海,日夜修煉。觀日巖又像一只巨龜緩緩爬向大海,期望回到自己的故鄉,故又稱金龜探海。新世紀的第一縷曙光從這里升起,緋紅的太陽從海面上徐徐上升,形成一絕佳的海上觀日點。每逢風起,激浪拍石,這一帶浪峰高高達十幾米。浪峰過后,海面上一片雪白的浪花,那才叫“卷起千堆雪”呢。
情人島
情人島,是經歷了千百年潮起潮落洗禮卻依然矗立、靜靜相望的兩座大石。傳說是古時人們為了紀念一對因相戀而被惱怒的龍王變成石頭的癡情戀人而起名的。現在這里成了蜈支洲島的一大景點,是青年男女耳語、聽濤的好地方。
生命井
據三亞志記載:相傳以前,有一戶漁民靠出海打魚為生。有一天突遇臺風,父子三人落水,憑著船板,經過幾天的掙扎,在饑餓、口渴難耐時三人漂到了蜈支洲島的沙灘上,突然看見離沙灘不遠處有一小水洼,三人得救。后在島上安家,并在水洼處挖出一水井取名“生命井”,供過往出海打魚的漁民使用,一直沿用至今。
2、海陵島
海陵島位于廣東省的陽江市,享有“南方北戴河”和“東方夏威夷”之美稱,被譽為一塊未經雕琢的翡翠。海陵島從2005年起到2007年連續3年被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評為“中國十大最美海島”之一。該島交通便利,經廣湛高速公路至廣州僅2小時,經沿海高速公路至珠海僅1.5小時,是粵西、粵東、粵中的海上中轉站。
海陵島由來
關于海陵島地名的來歷,有人說,是因為這個島上有一個張太傅的陵墓,是“海上陵墓”,故稱海陵島。其實,這是望文生義。古陽江還屬宋康郡時(公元432年左右),便有海陵令(縣)。即是說,在張太傅墓之前800多年,已經有了“海陵”這地名。
那么,這名字是怎么來的呢?原來,海陵島原名叫螺島(或羅州、螺洲),那是因為它的地形真象一只橫著的海螺殼。后來,隨著地理變化,海陵漸漸從海上浮起來,變成了一望無邊名副其實的“海中丘陵”了,這才叫做海陵。有書為證:“海陵舊名螺洲,又名螺島。最高者草王山,山上有磐石,非人力可致,而粘蠔殼。”由此可見,當年的草王山山頂還是大海,海陵是由“小海螺”慢慢變成“大海陵”的。
周邊景點 馬尾島游覽區
位于海陵島西南端,與閘坡鎮山嶺相連,海岸線曲折多彎。三面環海,實為半島。從閘坡出發至馬尾島,乘機艇約20分鐘行程。值得一提的是"馬尾夕照",這里是海島的最西角,是觀日落的最佳地點,晚霞滿天時,許多游人駐足于此,驚嘆大自然的輝煌與壯麗。
馬尾島的北帝廟,供奉海神,漁民出海時總虔誠地來這里奉香以求平安。
北洛灣旅游風景區
面臨南海,三面環山,占地面積234000平方米。景區包括海濱浴場、酒店、賓館、娛樂中心、高級別墅度假區等服務設施,年接待游客20萬人次,風景區不僅是游人休閑度假的好地方,而且還有將軍石、海盜藏寶洞、牛石、一線等自然景觀。
大角灣
位于海陵島閘坡鎮東南方,是海陵島知名度最高的景點。美麗的大角灣灘長2.45公里,寬50-60米,海灣似巨大的牛角,故得名大角灣。兩邊大角山與望寮嶺拱衛,灣內碧波萬頃,峰頂時有云霧繚繞,正所謂山無水不秀,峰無云不媚,景觀層次豐富。
大角灣海濱浴場經閘坡旅游開發總公司多年投資建設,旅游設施已日趨完善,各種娛樂項目豐富多彩。大角灣度假區既有豪華酒店亦有便民旅館,既有海鮮餐廳亦有風味小吃,一次性可接待四、五萬人。
銀海區
銀海城旅游度假區是海陵島風景資源的核心的精粹所在,是海陵島旅游開發的重心地區。擁有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同時可容納10萬人的"十里銀灘"海濱浴場。度假區蘊含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具有原始生態特色的天然瀉湖的被稱為"活化石"的紅樹林等等。
十里銀灘
到海陵島就要看大海,十里銀灘,八峰擁護,前海后湖,風光獨特,沙質滑潤細膩,潔白如雪。水質優良,無鯊魚、暗礁、海草之憂。設有帆船、摩托艇、水上自行車、海上垂釣等項目,驚險刺激。沙灘設有排球、足球等各種體育休閑項目。
十里銀灘位于海陵島南面,風光毓秀,粗獷壯闊,與石角灘接合成螺線型,總長9.5公里,寬60—250米,面積3.45平方公里,銀灘腹地平坦廣闊,可供開發面積達22平方公里,目前已征用開發1100畝,建有皇宋螺城、中華民族苑和影視明星碑等建筑,面積2.87萬平方米,道路4.2公里,總投資2.8億元。
其中十里銀灘金色的沙灘上聳立著一座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館內放置著一艘千年不腐的海底古沉船“南海一號”以及從古沉船打撈出的10多萬件瓷器、金器、玉器等十分壯觀。
靈谷廟
靈谷廟位于海陵島東北部的靈谷村,廟址在村首,廟門口西向,正對淺海灣,廟宇屬民間神廟,色彩艷麗,濃青重彩,正殿的供臺主位是戰神"靈谷公",神壇兩側有真人大小彩塑。每年香客如云,聲名遠播。
傳說中為海陵島背水解困的靈龜,千年后化為石頭,靜臥在金沙灘邊,石龜翹首上蒼仿佛在為人們祈求幸福平安。到這參觀的游客都為這塊傳神的石頭驚嘆不已。這里亦成為海陵島著名的景點之一。
3、潿洲島
潿洲島是中國最大的也是地質年齡最年輕的火山島,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東南24海里的北部灣海面上。南北方向的長度為6.5千米,東西方向寬6 千米,總面積24.74平方千米,島的最高海拔79米。潿洲島上居住著2000多戶人家,1.6萬多人口,其中85%以上是客家人。潿洲島上面單獨設立潿洲鎮,隸屬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海城區。島上有名的建筑有三婆廟、圣母廟和天主堂等。
潿洲島是火山噴發堆凝而成的島嶼,有海蝕、海積及溶巖等景觀,尤其南部的海蝕火山港灣更具特色。潿洲島在1994年被辟為省級旅游度假區。現在也是中國國家地質公園。
潿洲島風光壯美,比較著名的景點有“滴水丹屏”,“龜豕拱碧”,“法國傳教士人頭像”,“火山彈薈萃”及三婆廟,圣丹廟,天主教堂和湯顯祖觀海處等。
周圍景點:滴水丹屏
滴水村西面臨海處一座懸崖,高十余米,由火山噴漿堆積而成,經長年風化,形似人頭像,威嚴地面對波濤洶涌的大海。崖壁泉水終年滴瀉如珠,故名“滴水”。
龜石景區
位于潿洲島東南面,與火山遺跡景區東、西呼應。景區內灣灘相接,懸崖峭壁直臨碧海,景觀以島、崖、洞穴、海灘為特色,其中“龜豚拱碧”是北海八景之一。其余景點也各具特色,包括靈巖摩崖、碧海拱月、雙洞通天等。近岸沙灘的海蝕石,其形似鰲魚、海豹、海牛、大鯨、海豚、海參、海龜、海馬、魷魚、鮑魚、石斑魚、青蟹、對蝦、海星、海螺、海蜇、海蛇、海狗等,堪稱“天然水族園”。
北港海濱公園
與南部海岸不同,潿洲島北部海岸以沙灘為主,全長2300米,其沙潔、灘平、水清,是開展沙灘、海上運動的理想場所。沙灘后面是大面積的防風松林和珊瑚沉積崖,具有良好的綠色環境。在東北岸和西北岸的橄欖玄武巖沙灘上,可撿到大似蠶豆、小如菜籽的碧綠透明寶石。
最佳旅游時間
潿洲島氣候宜人,資源豐富,風光秀麗,景色迷人,四季如春,氣候溫暖濕潤,富含負氧離子的空氣清新宜人,具備世界旅游界向注的“三S海水sea、陽光sun、沙灘sand的旅游資源十分豐富的島嶼;故素有“大蓬萊”仙島之稱。
潿洲島上的特產
島上盛產花生、香蕉和蠶絲,這里所產花生油,色澤金黃,含水少,耐儲藏,早就遠銷香港、東南亞一帶。海參、鮑魚、魚翅、鱔肚是聞名國內外的四大名產。跳魚、墨魚、石斑魚、紅魚等也是這里特產,此外還有海龜、海馬、海豚、海牛。
木菠蘿屬于亞熱帶水果,是潿洲島上的特產之一。主要品種有干苞菠蘿、干濕苞菠蘿和濕苞(又稱油苞)菠蘿等。潿洲菠蘿蜜以肉質芳香、清甜脆嫩而聞名,特別是干苞菠蘿,更受人們青睞。木菠蘿在島上種植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但過去種植很少,只是在島上中西部村莊內種植少許。木菠蘿樹一般生長期要4至5年才掛果,且逐年增多,一棵樹可以掛果少則有十幾二十個(約100公斤),多則有三五十至上百個(200多公斤),每年到了秋季時,果實飄香,便可收獲。上島旅客在島上每個村莊每戶庭院,都可以觀賞到大片的木菠蘿林、香蕉林美景,品嘗芳香又清甜脆嫩的菠蘿蜜、香蕉,大飽口福。拍張美麗的木菠蘿相片,品嘗菠蘿蜜,是上島旅客選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