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看點:黃櫨,紅楓
最美秋色:每年霜降時節
香山可謂是國內賞楓的鼻祖,其紅葉馳名中外。
香山在北京市西北郊的西山東麓,這里層巒疊嶂,海拔577米。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的黃櫨樹葉紅得像火焰一般,霜后呈深紫紅色。這些黃櫨樹是清代乾隆年間栽植的,經過200多年來的發展,逐漸形成擁有94000株的黃櫨樹林區。陳毅詩“西山紅葉好,霜重色愈濃”,即指黃櫨樹葉。
觀賞香山紅葉最好選擇一個霜降時節上山。此時的香山,方圓數萬畝坡地上楓樹黃櫨紅艷似火,遠遠望去,會誤以為是飄落的花瓣,走近看才辨清是橢圓的樹葉。
觀賞此等美景有十處最佳點:玉華岫、看云起、森玉笏、雙清別墅、蟾蜍峰、靜翠湖、香爐峰、香霧窟、和順門、馴鹿坡。絕佳處在森玉笏峰小亭,從亭里極目遠眺,遠山近坡,鮮紅、粉紅、猩紅、桃紅,層次分明,瑟瑟秋風中,似紅霞排山倒海而來,整座山似乎都搖晃起來了,又有松柏點綴其間,紅綠相間,瑰奇絢麗。是北國最著名的秋游勝地。
過了石橋,朝上山的方向走。來了幾次,到現在我也沒搞清到底那條路是直接上山的。只記得每次選一條上坡的路,走著走著就上去了。我們這次還是選了一條人少的上坡路,先走到了琉璃塔。琉璃塔的后面有一條土路上山,正和我們心意。出門時,我倆特意穿上了登山鞋,就想避開大路,走小路上山。這條路挺陡的,都是坑坑洼洼的土坡,幾分鐘后,就交上了大路。我們沿大路走了一會兒,看到路旁有土路,就又下到土路上走。這樣不僅抄近道,還避開人流,呼吸山里復含負離子的新鮮空氣。香山的負離子是王府井的70倍!就這樣,on and off the main trail, 我們二十五分鐘后上到平臺兒。喘息片刻,拍照留念。從這里望出去,城市的skyline盡收眼底。中央電視塔在最右邊,遠處可以看到京城大廈,京廣中心。近處可以看到中關村的太平洋和新蓋好的鼓鼓肚的中關村貿易大廈,還有四通橋邊的數碼大廈。天氣有一點點hazy,雖然近處天很藍,但平眺遠處還是有點霧朦朦的。周圍的山坡上,層林盡染,美不勝收。想起陳毅的詩句:“西山紅葉好,霜重色愈濃。”
繼續攀登。七、八分鐘后,交上纜車沿線的石階路。路上基本已被人流塞滿,我們從左邊選了一條小路,先下一段,再往上爬。這條路很窄,路旁的小樹枝不停地剮我們別在腰間的夾克衫,好在我倆都很瘦,基本不用減速地順利通過。路上有一段基本和山腰平行,視野開闊,上下左右都是被紅葉染紅的秋色,好像人被葡萄酒紅包圍,真是“層層紅葉盡染西山”,有點兒酒不醉人人自醉了。走了一會兒,小路又交回大路,到了標有到山頂臺階數目的地方。
看到人流如潮,雖然鬼見愁近在眼前,我和LG覺定不登頂了,我們順著山路轉向左邊。對面山上的盤山路清晰可見,我們從來沒有過到那邊,我猜那邊一定是從東門進來的山路,LG也點頭同意。我們齊著山腰,放慢腳步,朝那邊走。環視四周,回眸來時山路,香山紅葉才開始顯示出她的風姿和魅力來。半山腰以上漸紅,山愈高,色愈濃,像一幀巨幅油畫。我和LG感慨,我們雖為北京人,卻很少真正來觀賞過香山紅葉,可能上次來還是上大學的時候。身居海外十二年,雖已回國定居三年,這還是第一次來觀紅葉,更加慶幸今早的spontaneous的決定。
其實如果真的近距離地看周圍樹木,紅葉倒也寥寥。若靜下心來,俯視對面山麓,大片層林呈現綠、黃、紅三色,尤以紅色最為耀眼,可謂“霜葉紅于二月花”。想起在網上看過的一首詠紅葉的詩句:紅葉遠看近卻無,漫山攢動傾國都。現在的香山紅葉,如火如涂,正是最佳觀賞期。
沿著山路,我們還像上山時一樣,on and off the main trail,順著陡坡,下到山底。我們的鞋和褲腳都沾滿了塵土,心里卻裝滿了美景和喜悅。快到眼鏡湖時,有一個爬滿了青滕的短廊,廊頂吊滿了葫蘆、花南瓜、和絲瓜。短廊的兩頭入口處分別貼了兩副對聯。一副是:一山紅葉萬人笑語,二潭碧水千魚歡游;橫批:湖光山色。另一副是:櫨葉含羞山有意,秋波滴翠水無言;橫批:秋風有約。LG喜歡對聯,他把它們拍了下來。
出了大門,看看表,上下一共用了一個半小時。這一個半小時,應是這個金秋給我們最美的90分鐘了!真正是偷得浮生半日閑。
交通指南
在北京海淀區,東南距市中心20余公里。從積水潭地鐵換乘331路終點站下,或在西直門乘904路直達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