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水村就在瀘沽湖邊,臨湖的一條小街就是洛水村的中心地帶,也是最繁華的商業區。小街一側是湖,雨季湖水上漲,在略低洼的地帶湖水幾乎漫上了街道;小街另一側一家挨一家都是商店,飯館和客棧。在這里可以吃到特色瀘沽湖美食。您還可以選擇在當地摩梭人家吃飯,不僅便宜,還能吃到最正宗的瀘沽湖特有的美味。
摩梭豬膘肉
豬膘肉又名“琵琶肉”或“琵琶豬”,是寧蒗瀘沽湖畔和永寧壩摩梭人 及普火族特有的一種臘肉制品。其制作方法是:在隆冬季節,將整條肥 豬褪毛打整干凈后,以肚皮居中開膛,除去內臟及骨骼,用椒鹽在豬腹 內揉搓均勻,然后縫合,置于通風陰涼處用石板壓之,待風干后即成為一頭狀若琵琶的臘豬,可置放數年不壞,即使貓鼠蟲蠅也奈何不得。
蘇里瑪酒
是摩梭人家用傳統工藝釀造的美酒。其釀制方法是把青棵、大麥、小麥、蕎麥、稗子、玉米、谷子等多種糧食混勻,在大鍋里煮熟、烤干,并至底層帶鍋巴味,再放晾,與自采自制的酒藥混勻,裝入蔑的發酵器‘日卡”內,放在室內發酵,待有酒味散發,再盛入酒壇內密封,10 日左右便可啟封,摻進高山泉水,稍后用打通的彎竹管吸出酒汁,即可飲用。灑色微橙,酒精度低,味醉美,含豐富的氨基酸、維它命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為“摩梭啤酒”。它是摩梭和普米人家迎賓待客的佳品,常飲蘇里瑪,能健脾開胃,增進食欲。
咣當酒
也是摩梭人常飲和待客的飲料酒,把玉米、青裸、谷子等混合煮熟,加入酒曲發酵后,盛入顫子內蓋嚴。喝時在鍋中加溫蒸煮,約攝氏三十來度,入日綿和,讓人放松警惕,但后勁較強,往往后來是吮當一聲醉倒,所以叫咣當酒。
泡梨
泡梨是摩梭人獨特的一種泡菜。當地盛產多種麻梨,他們喜歡將這些適合浸泡的麻梨盛于陶壇內,按比例加上鹽、白酒、姜、蒜、花椒和清水,密封一月余后食用,具有酸、甜、脆和濃郁的醇香味道,別具一格,是佐餐的美味佳品。浸泡時間長者,其味更佳。
烤魚干
烤魚干是用瀘沽湖特產的一種叫巴魚的魚,把魚剖開或腹部切一小口,取出內臟,撒上鹽,花椒和五香粉,置于火塘上或鐵鍋內緩慢烤干而制成的。食用時將魚干在炭火上烤熟或用清油炸酥,味道香脆可口,是直接佐酒的祭品,用以煮湯則乳白色的湯汁香味濃郁,口感極佳,營養豐富。
青刺果油
青刺果油,摩梭語青娜滿俺。青刺果是一種野生木本植物果。采集后洗去皮肉,把內果晾曬干,用石磨粗粉一遍,再熳炒,蒸熟后用高強壓力將油擠壓出來。摩梭人加工出的青刺果油,其味道清香甘甜,可直接飲之。摩梭人在端午節的早上要用新麥粑粑蘸青刺果油。青刺果油可治療胃病、高血壓病,擦涂可治療跌打損傷。現代人則更高看其美容之功效。
苦蕎粑粑
寧蒗小涼山地區盛產苦蕎,因而,苦蕎在彝族心目中是五谷之王,苦蕎粑粑成為當地的一道風味食品。在祭壇上供奉它,在起房、婚嫁時使用它,在待客宴席上總少不了它。彝族人民用火灰(子母族)燒出的苦蕎粑粑,擺上十天半月不 會變質。苦蕎粑粑蘸冬蜂蜜進餐,苦甜爽口,回味無窮。目前,麗江地區利用小涼山、老君山所產蕎麥開發出蕎酒,蕎餅、蕎絲等產品,頗受消費者喜愛。
研究結果表明,蕎麥中富含蛋白質、脂肪和具有保健功能的多種礦物質無素及多種維生素、氨基酸。蘆西是蕎麥(尤其是苦蕎)的特有成份,肯有軟化血管、降低血脂的功能,對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壓有較好的預防、治療作用,對控制和治療糖尿病總有效率達93%。另外,它還有健胃、化滯、清熱等功效。
苦蕎適合在氣候寒冷和土壤貧癠的地方種植,生育期短,以往用作糧食或飼料栽培。近年來,因其籽粒的營養保健和藥用價值引起了人們的重視,被譽為“長壽食品”。
寧蒗彝族砣砣肉
大凡來到麗江地區寧蒗縣(俗稱小涼山)的游客,都要品味一番彝族的砣砣肉。小涼山彝族的砣砣肉類似新疆的“手扒羊肉”,在制作上,一般是用鮮活肥碩的豬、牛、羊,立即宰殺后,大塊剁頤,小者如拳、大者如碗,不放椒鹽,氽入清水中煮至六成熟后,再放在篩簸之中輕輕撒上一層鹽汗水沫,吃時佐以小涼山土法腌制的一種干酸菜湯(有克油腥的作用),將砣砣肉抓在手上,邊啃邊嚼,由于這種肉做法特別,又不是很肥,吃起來越嚼越香,越吃越胃口開,所以,砣砣肉如今已成為小涼山的一道很有名氣的風味菜。
腌酸魚
腌酸魚是寧蒗摩梭、普米人家待客的傳統佳肴。人們在瀘沽湖中捕撈到半斤大小的鮮魚,便存養在木盆里,帶回家后,先將魚腹剖開,取出內臟,洗凈血跡,展平魚肉,便將魚腹朝下分層入進陶罐中,放一層魚撒上一層糌粑面、食鹽、花椒、五香粉等佐料,裝滿后把壇口封好,放在蔭涼處,半月后便可食用了。
這種腌酸魚,可生食,亦可炒食或放上辣椒煮成酸辣湯,味道鮮嫩爽口,使人食欲倍增。其中有的叫裂腹魚,因其排匯生殖孔和臀鰭兩側鱗片象裂開的口子而得名,肉多刺少,味道特別鮮美。裂腹魚是原始的亞科魚類,隨著青藏高原的隆起,生活環境的變化逐漸演變而來,現屬國家二級保護水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