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卡”、“紅旗卡”、“一卡通”等這些沖著內地游客的各種IP電話卡在香港各電訊和手機營業(yè)店隨時可買,而且專設普通話提示,甚是便利。 其低廉的價格對內地游客來說更有莫大吸引力。打內地固定電話每分鐘從一角五分到兩角一分、三角一分不等;即便打內地手機,每分鐘也只需要兩角一分或三角九分。有些專打珠江三角洲 地區(qū)的IP卡甚至遠遠低于這個價格。 其實,這些貌似低廉實用的IP電話卡卻有不少“潛流”或“暗流”。有的卡在計費時以3分鐘為計費單位,這意味著打3分零1秒須扣6分鐘的費用。你如果按照卡面余額來做通話安排的話,你最后的一通電話很可能就撥不出去了,因為最后剩下的2分59秒是作廢了的。 有的卡盡管有每分鐘通話費用的承諾,但在計費時卻以“1塊錢”為一個單位。比如每分鐘兩角一分的卡,你打5分鐘意味著花費一塊零五分,計費上則需要扣除2塊錢,相當于4毛錢一分鐘,等于比商家的承諾多出了一倍的費用。 這樣算來,當然還是便宜。但是,當你碰到這些不解的計費結果時,心里的不快是肯定的。 據(jù)記者了解,香港的一些發(fā)卡公司無須領電訊牌照,部分發(fā)卡公司可以不受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的監(jiān)管,因此,投訴不大可能。出售店家只有你找上門的時候才可能對你作出為時已晚的補充說明。何況,購買此卡的內地游客行色匆匆,很少有時間細究個中“貓膩”,不大可能與商家作理論,大多游客只有帶著不解離開。所以,在此提醒內地來港旅游的客人在購買IP電話卡時,首先應向賣家了解此卡的計費方式,這樣,大可減少某些不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