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網
剛剛落下帷幕的“2009上海世界旅游資源博覽會”上透露出一個信息:中國游客的出境游方式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從走馬觀花的多國游,漸漸朝著深度游、主題游等發展。
在此次展會舉辦的出境游論壇上,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專家徐汎指出,隨著中國旅行者經驗日漸豐富,出境游理念開始發生變化,“慢游”的概念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旅游者接受。
東南亞的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是中國開放最早的旅游目的地。然而,傳統的相對單一的觀光線路正轉向以海島游為代表的多元化旅游。
上海中旅國際旅行社出境旅游中心總經理郁偉華說,2003年-2005年,上海人熱衷于去泰國的普吉島,少量的人去印尼巴厘島。2008年以來,從馬爾代夫、巴厘島、菲律賓長灘、塞班到非洲的毛里求斯,都成為人們推崇的海島游目的地。
喜歡海島游的上海游客張青說,她的第一次海島游是在2007年去馬爾代夫旅行,整整一個星期,在海島上什么都不做,只是曬太陽,放松,換個心情,感覺特別愜意。
現在中國人出境游不再僅僅是為了看看外面的世界,而是要深度體驗異國的歷史文化、風俗民情。這種變化特別體現在歐洲游線路上,15天10國游線路已成昨日黃花,帶之而起的是2-3國游甚至一國游。
上海尼爾森中國消費者研究副總監潘文博士認為,中國消費者日益成熟,出境游的理念更時尚,消費更理性。越來越多的中國游客在出游過程中開始放慢速度,更加注重充分休閑、深度體驗、更多自選地游覽。
徐汎主持的一項調查顯示,2008年上海前10位的旅游目的地排名中,日本取代泰國位居榜首。2008年日本成為唯一的年流量超過10萬人次的目的地,其中上海有組織赴日本旅游增長30%以上。
調查顯示,日本市場發展良好的原因得益于日本產品的精細和品質。僅以一家旅行社的產品冊為例,日本游列出16條線路,將日本列島按照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內容、不同的賣點進行排列組合。如春秋賞花溫泉游、江戶時代古街游、浪漫北海道、美麗海洋度假沖繩,這些產品游程多數是5日。
徐汎認為,出境游市場的一個趨勢是產品更加細分,產品組合更加多元化。
據統計,2008年中國出境旅游人數達4600萬人次,同比增長約12%。業內人士分析,在當前較為嚴峻的經濟形勢下,國內外旅游業普遍感到“寒氣逼人”,但中國出境游市場仍處于持續快速增長的上升通道。記者在展會上獲悉,2009年中國出境旅游人數有望達到5000萬人次,同比增長約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