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甘孜州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科學規劃、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以建設鄉村旅游示范縣、鄉、村和評定星級農家樂/鄉村酒店為抓手,示范引導,分類指導,城鄉互動,著力優化鄉村旅游環境,完善鄉村旅游配套設施,豐富鄉村旅游內涵,提高鄉村旅游質量,有力地促進了鄉村旅游的較快發展。
一是政策引導,強力推動。制定實施了《甘孜藏族自治州民居接待管理暫行辦法》和《關于特色旅游民居接待“百千萬”工程的實施意見》,把特色旅游民居接待“百千萬”工程作為發展鄉村旅游的主要抓手,提出發展計劃,確定發展布局、特色分類、文化內涵、扶持政策、實施步驟和保障措施。
二是規劃先導、科學謀劃。委托省旅游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甘孜州鄉村旅游發展規劃》。配合省旅游局完成《“四川藏區牧民定居行動計劃”旅游發展規劃》編制工作。編制《丹巴甲居藏寨規劃》、《新興鄉風情小鎮修建性詳細規劃》、《貢嘎山鄉村旅游景觀規劃設計方案》、《仲德陽光果園度假村概念性規劃》等鄉村旅游規劃。啟動了丹巴甲居藏寨4A景區創建工作。康定、瀘定、丹巴、稻城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鄉村旅游區,并逐步向 “一區一特”、“一鎮一品”、“一村一景”的產業方向發展。
并結合牧民定居行動計劃和新村建設,在有發展鄉村旅游條件的牧民定居點,重點進行旅游服務功能及配套設施建設。以觀光旅游、餐飲住宿、文化體驗為特色的鄉村旅游在我州得到快速發展。不僅促進了鄉村旅游的較快發展,也有效地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農牧民的增收致富和觀念更新。目前,全州創建四川省鄉村旅游示范縣1個,鄉村旅游示范鎮1個,鄉村旅游示范村2個,特色旅游民居接待戶達到2800余家,按星級標準創建的民居接待示范戶30家,其中,稻城縣的阿央民居按照五星級鄉村酒店進行打造。鄉村旅游從業人數達8000余人,旅游景區馬幫服務人員1200余人。
三是夯實基礎、規范發展。有計劃的推進鄉村旅游發展的基礎條件。通過道路交通、城鄉信息網絡、城鎮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造,鄉村旅游區的可進入性得到提高,接待設施和能力得到改善,較大地緩解了鄉村旅游發展的“瓶頸”制約。為促進農家樂提檔升級,加強規范管理,提高農家樂旅游服務質量,引導全州鄉村旅游的健康發展,2007年制定實施了《甘孜藏族自治州民居接待管理暫行辦法》,2009年在全州確定了30戶民居接待示范戶,先做樣板,樹典型,搞試點,推經驗,帶全面。
并參照成都市農家樂質量等級評定標準,制定了《甘孜州旅游民居接待點服務質量等級評定評分標準(試行)》和《甘孜州旅游民居接待點開業條件》,為民居接待示范戶的改造建設提供了操作性較強的參考標準。2009年11月《四川省農家樂/鄉村酒店旅游質量等級劃分與評定》(DB51∕T976-2009)的頒布實施,統一了全省星級農家樂和鄉村酒店的評定標準。我州以評定星級農家樂和鄉村酒店為抓手,堅持按照管理規范化、產品特色化、經營集約化的原則發展鄉村旅游,全面推進特色旅游民居接待“百千萬”工程的實施。目前,全州30戶示范戶改造建設工程已全面完成,并按照要求著手開展等級評定。
四是強化培訓,提升水平。采取集中辦班、送教上門、現場觀摩等方式,組織鄉村旅游服務人員、管理人員、景區講解員,舉辦以服務技能、服務意識、經營理念、客房服務、餐飲服務、規范用語、禮節禮貌、食品衛生、安全預防知識為重點內容的鄉村旅游專題培訓,近兩年來,累計培訓從業人員3000余人,鄉不斷增強和提升村旅游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的服務意識、服務技能、經營理念。
五是加強管理,優化環境。成立了甘孜州旅游協會農家樂分會,發揮協會在強化行業自律,促進依法經營和誠信經營方面的積極作用。旅游、安監、公安、衛生、消防等部門加大聯合執法檢查力度,對重點景區、涉旅企業、民居接待戶的食品衛生、治安消防等安全生產進行專項檢查。并通過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不斷改善和優化鄉村旅游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