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邊城大地,寒氣襲人,但這絲毫擋不住人們來天鎮游玩的熱情。12月份以來,一隊隊京、津等地游客組成的自駕車隊到天鎮縣進行休閑旅游,成為當地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泡天然溫泉,游邊城重鎮,住農家旅店,賞塞外風情。"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天鎮,一個地處晉北、過去不太為人所知的邊塞小城,如今正以雄偉壯觀的長城、歷史悠久的古堡、淳樸恬適的邊塞風光這些獨特的魅力吸引八方賓朋紛至沓來。
近年來,天鎮縣委、縣政府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加快轉型發展步伐,大力發展旅游產業,全面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品牌,著力構造。文化旅游園區,努力實現旅游興縣。該縣獨具魅力的特色旅游業,已成為極具活力的朝陽產業,正在邊城大地蓬勃興起。今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6萬多人次,旅游收入1500多萬元,旅游產業規模快速擴張,成為該縣發展最快、潛力最大、牽動力最強的優勢特色產業。
天鎮自秦漢以來已有兩千多年置邑歷史,該縣共有文物古跡522處(件),其中慈云寺和沙梁坡漢墓群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外還有省級文保單位13處、市級文保單位48處。黑龍寺林場、古長城、盤山寺古跡等景點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觀賞價值和旅游開發價值。依托這些寶貴的文化遺存,天鎮發展文化旅游的優勢得天獨厚。省委全會的"十二五"建議中,要求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和文化底蘊,促進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這也正是天鎮縣不懈努力的方向。
天鎮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科學謀劃,大力發展特色文化旅游,突出"特色、古色、綠色",深挖塞外高原農耕文化、邊塞文化、軍旅文化、古堡文化、塞上邊城文化內涵,全面建設以新平堡、古長城為主的"邊塞文化"旅游,以慈云寺、盤山寺為主的"佛教文化"旅游,以溫泉、洋河濕地、黑龍寺林場為主的"生態休閑"旅游,以谷前堡、卅里鋪現代農業園區為主的"時尚田園"旅游四大旅游經濟帶。旅游經濟帶的建設,使天鎮的文化資源得以盤活,旅游經濟進一步搞活。
今年6月初,被命名為山西省歷史文化名鎮的該縣新平堡鎮正式授牌。在原有全省旅游名鎮榮譽稱號基礎上又獲得全省歷史文化名鎮殊榮的新平堡鎮,又為天鎮旅游增加了一張能夠打得響的王牌,周邊地區來新平旅游的人絡繹不絕,新平鎮農民也因此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今年34歲的韓海,原在新平村從事單一的餐飲業,餐館面積只有50平方米,2000年收入只有5000余元,2007年初,乘全縣大力發展旅游業之東風,投資20萬元,興建占地250平方米的集住宿、餐飲、娛樂于一體的塞外農家特色賓館,結果當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資。此后,特色賓館每年收入都在25萬元以上,去年共接待各地游客2000多人次。農家樂讓游客樂開了懷,還鼓了農民的腰包。
作為國家級貧困縣的天鎮沒有煤炭資源,是傳統的農業縣。面對這一現狀,天鎮縣委、縣政府堅持轉型發展,提出了"旅游脫貧"戰略,使旅游業成為該縣轉型發展中的一個支柱產業。在具體工作中,該縣十分重視品牌打造,加大宣傳推介,不斷提高天鎮文化旅游的知名度,推動了旅游經濟的發展。他們依托資源優勢,圍繞慈云寺、漢墓群、盤山石窟、古長城、新平古堡五大資源,打造"中國邊塞古堡文化之都"的歷史文化品牌;通過提升溫泉休閑療養基地的設施和檔次,擴大規模打造并叫響集洗浴、療養、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溫泉休閑度假之城"的現代時尚品牌;依托發掘距今七千多萬年的恐龍化石,建設恐龍遺址公園、中國甲龍博物館,打造"甲龍化石之鄉"的遠古生物品牌。該縣還依托獨具風格的邊塞文化資源優勢,以"邊塞古堡、民族家園"為核心品牌,以晉蒙邊界的古代城堡、千年歷史的文明遺存、咽喉位置的軍事要塞、長城腳下的邊貿集市、民族交融的文化驛站、大漠綠洲的神奇風光為品牌內涵,積力打造天鎮新平堡邊塞文化旅游園區。品牌效益帶動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游邊城,賞塞外風情"日漸紅火,每年農歷四月初八的盤山傳統廟會總會吸引萬余名游客;以溫泉、洋河濕地、黑龍寺林場為主的 "生態休閑"旅游,以谷前堡、卅里鋪等鄉鎮現代農業園區為主的 "時尚田園"旅游,滿足都市人回歸田園生活的渴望,該縣4家溫泉度假企業每年可接待游客10萬人次;一年一度的南河堡 "唐杏采摘節",每年可吸引前來采摘的游客5000余人……
在此基礎上,該縣還不斷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天鎮文化旅游的影響力,通過多種形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天鎮、走進天鎮。他們于2007年9月和2009年4月,分別成功舉辦天鎮縣邊塞文化旅游研討會和以"保護與開發,文化與經濟"為主題的首屆中國-大同長城論壇,讓天鎮吸引了眾多國內外專家學者的目光。專家們就深挖邊塞文化內涵建言獻策,就長城的歷史價值與開發要點進行研討,共謀天鎮旅游發展方向。該縣還積極加強對古文字、詩集、《天鎮村鎮簡志》及相關歷史典故等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資源進行搜集整合,提升特色文化旅游的潛力和品位;攝制天鎮慈云寺、長城古堡等文物古跡的專題片,在全國和全省范圍內進行宣傳;制作天鎮旅游風光片、明信片、掛歷等形式多樣的宣傳品,將天鎮文化旅游的品牌宣傳出去,使天鎮各旅游景點知名度不斷擴大。
在提高知名度的同時,天鎮縣還進一步加大旅游業的投入力度,堅持"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積極探索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多元化投資模式,加大旅游資源開發力度。該縣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通過政策扶持和措施支持,鼓勵和引導各類社會資本、民營經濟參與旅游景區建設、旅游產品開發和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今年,天鎮縣整合資金9100萬元,啟動實施了慈云寺修繕保護和周邊環境整治工程、新平堡旅游景區移民搬遷工程、南洋河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和盤山景區綠化四大工程。力爭在3年時間內,使新平古堡文化旅游產業園區開發明顯見成效,重點景區全部對外開放,特色旅游業發展格局基本形成。這些工程完工后,對于天鎮加大旅游市場開發力度、增強旅游接待能力、優化旅游發展環境等大有裨益,催化天鎮文化旅游產業的形成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