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沙是一座具有歷史積淀的古城,具有400年的筑城史、200年的建縣史、100年的革命史,涌現出張聞天、宋慶齡、黃炎培等多位在中國歷史上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人物。 ”川沙鎮相關負責人提起這些文化名人如數家珍。隨著古城墻揭開神秘面紗,2011年上半年,與明代古城墻公園一街之隔的江南名宅 “內史第”也將以全新的面貌對外開放。
在這幢清代民居里,先后走出宋慶齡、宋美齡、宋靄齡、宋子文等宋氏家族成員;此外,黃炎培及其子革命烈士黃競武、全國政協常委黃大能、著名音樂家黃自、會計學家黃祖方以及著名學者胡適等數十位近現代名人也曾在此居住。
“內史第”坐落于川沙鎮蘭芬堂七十四弄一號,它本是一座三進院落的清代江南名宅,在一九八八年曾被拆除了前兩進,僅存的最后一進也被隨后建起的一幢六層居民樓遮了個嚴嚴實實,只有路旁“黃炎培故居”的標牌才顯示出它曾經輝煌的過去。
經過多年協調,修繕后的“內史第”不再被民居所遮擋,剩下的486平方米建筑面積也已復建至1800平方米。除了建筑特有風貌,預計今年5月開放后,市民能到胡適父親開設的茶館(還原)喝茶,也可以參觀著名音樂家黃自當年彈奏過的、出產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斯特勞斯鋼琴等珍貴歷史文物。
記者昨天走進雕有雙鳳戲牡丹的儀門,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座黃炎培的胸像,磚木結構的房子透出一股江南大宅所特有的韻味。據悉,內史第外部修繕已全部完成,粉墻黛瓦、飛檐翹角、雕梁畫棟,其建筑之精美在上海乃至江南都十分罕見。由于建造者沈樹鏞同時又是一位金石學家和大收藏家,“內史第”中曾經藏有計漢碑、六朝造像、唐石、宋石等眾多文物精品。俞平伯之父俞樾老先生曾感嘆內史第“文物古跡,富甲東南”;黃炎培也說過“浦東文化在川沙,川沙文化在內史第”。如今內設物品雖不能還原,但黃炎培故居一直得到很好的保護,連黃炎培在北京安兒胡同時用過的舊家具也一并搬來按原樣擺設。
史料證明1890年宋父回川沙傳教,曾借住“內史第”沿街三間房,宋慶齡、宋子文、宋美齡相繼在此誕生。如今,這些珍貴歷史材料都將作為“內史第”展品進行展出。同時還有宋氏三姐妹以及父母宋耀如、倪桂珍的一些歷史照片和生活用品。宋家定居“內史第”后,宋耀如、倪桂珍作為基督徒在家中開設的福音堂,也按原貌予以修復了。今后,宋慶齡之母倪桂珍老家所在的中市街也將被重點保留。
記者了解到,浦東新區文保部門及川沙鎮耗費數年搜集相關老式物件,包括家具、匾額、書畫、古玩等,力求將宋家三姐妹兒時的生活場景、內史第主人沈樹鏞的金石收藏、胡適幼年時的書房、黃炎培開辦開群女學的史料和實物、黃炎培及其兒子水利學家黃萬里、烈士黃競武,以及堂侄中國現代音樂教育家黃自居住的場景等都在“內史第”中一一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