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作為中國較早對外的港口城市同樣也極具魅力,近年來的旅游資源也在蒸蒸日上的發展著。
1.自然概況
全市地勢北高南低,除北部是燕
山南側的山地外,其余均屬沖積平原,為較發達的農業地區。
薊縣北部山地是燕山山脈向東延伸的南翼,為海拔千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古長城即沿薊縣北部山嶺修建。其中500米以下的丘陵地坡度平緩,土質較疏松,為發展果林和梯田種植之地。薊縣山地之南是開闊的平原,靠近山地的是傾斜平原,為糧、棉、油主要產區之一。傾斜平原往南是沖積平原,地勢低平,分布許多大小洼淀,地下水位高。因排水不暢,常有季節性積水,易出現瀝澇災害,有的經治理,已成為糧倉。東南是濱海平原,地面高程不到2.5米,土壤含鹽量高,多辟為鹽田。地下有優質石油、天然氣及其他礦產資源。濱海平原以東有狹長灘涂。渤海位于淺海大陸架上,利于發展漁業。主要河流有海河、薊運河、潮河、大清河、子牙河、永定河、南運河、北運河等。
天津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冬半年受
蒙古冷氣團控制,多西北風,氣溫較低,降水也少。夏半年主要受太平洋副熱帶暖高壓控制,以偏南風為主。氣溫升高,降水也多。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夏季降水量占76%;降水量年際變化大,多雨年和少雨年相差3~4倍。時有春旱。
2.地理概貌
天津地處華北平原東北部,東臨渤海,北枕燕山,位于北緯38°33"至40°15",東經116°42"至118°03"之間。北與首都
北京毗鄰,東、西、南分別與河北省的
唐山、
承德、
廊坊、
滄州地區接壤。
天津位于海河下游,地跨海河兩岸,“扼河海河要沖”,居 “九河下梢”,境內有海河、子牙新河、獨流減河、永定新河、潮白新河和薊運河等穿流入海。
周邊900公里,其中海岸線北起澗河,南至歧口,長約133公里。面積11305平方公里。
天津位于海河下游,地跨海河兩岸,“扼河海河要沖”,居 “九河下梢”,境內有海河、子牙新河、獨流減河、永定新河、潮白新河和薊運河等穿流入海。周邊900公里,其中海岸線北起澗河,南至歧口,長約133公里。面積11305平方公里。
天津還是北方十幾個省市通往海上的交通要道,擁有北方最大的人工港—天津港,有30多條海上航線通往300多個國際港口,是從太平洋彼岸到歐亞內陸的主要通道和歐亞大陸橋的主要出
海口。其地理區位具顯著優勢,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3.歷史名城
天津是歷史文化名城。有37處國家級和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薊縣的獨樂寺,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薊縣的盤山山勢雄奇,層巒疊秀,建筑與自然山水渾成一體。還有天后宮、文廟、清真大寺、大悲院、大沽口炮臺、望海樓教堂、廣東會館等,近年來又新建了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平津戰役紀念館、天津科技館等。天津的各博物館、紀念館收藏品達53萬件,其中一、二級品達1000多件。五大民間藝術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魏記風箏、“刻磚劉”的磚雕和天津地毯、掛毯聞名全國。
4.旅游觀光
天津旅游資源豐富,旅游活動豐富多彩。天津有以自然風景和名勝古跡為特點的薊縣旅游觀光區,有海灣特色的
塘沽濱海游樂區,已形成以海河為風景軸線,以津河、衛津河、月牙河、北運河,繁華金街,鼓樓商貿街,異國風貌五大道為輔的市中心旅游區。同時,每年還要舉辦具有民族色彩和天津特色的各種賽事及娛樂活動。天津傳統的風味食品多種多樣。有操作技藝精湛,風味香醇,營養豐富,深為廣大群眾和外賓稱贊的“津門三絕”,即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和耳朵眼炸糕。
5.名勝古跡
天津歷史遺址多,出土文物豐富,有 37 處國家級和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有始建于隋朝的大型木結構廟宇—薊縣獨樂寺,已有 1000 多年的歷史。有薊縣黃崖關長城,全長 41 公里,多種不同造型的古臺 1000 多座,險峻、雄奇,素有“薊北鎖鑰”之稱。有號稱“京東第一山 ”的薊縣盤山,山勢雄偉,層巒疊秀,建筑與自然山水渾然一體。此外,還有天后宮、文廟、大悲院、清真大寺、天尊閣、天成寺、大沽口炮臺、望海樓教堂、廣東會館以及周恩來青年時代在天津革命活動紀念館等。
天津的建筑具有古建筑、近代建筑和現代建筑并存的特色,有“萬國建筑博物館”之稱。由于開埠較早,且有9國租界,以風格各異的小洋樓為特色,保留著 19 世紀末到 20 世紀初東西方各國的各類建筑 1000 多幢。
天津有馳名天下的四大民間藝術。“泥人張”彩塑藝術聞名全國,飲譽世界。“楊柳青年畫”歷史悠久,深受國際友人青睞。“魏記風箏”獲 1914 年
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以“刻磚劉”為代表的建筑裝飾磚雕,使天津刻磚成為中國獨一無二的民間建筑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