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于光緒三年(1877年)設治,始稱“通化”。“通化”二字的命名含有吉祥祈福和文治武功之意。“通化”的 “通”字,含有貫通之意,“化”字則為教化,也就是要用 所謂的“仁德、仁政”之類去教化百姓,含有通歸王化的意思。快大茂是通化縣政府所在地。快大茂地名的由來,眾說不一,在百姓中流傳的有,一說是,清朝的咸豐年間從京城 來了一個官人,當時這里時值隆冬數九,百姓脫帽跪拜,這官人非常憐惜百姓,忙說:“快戴帽子”,從此便流傳下來 做了地名;
二說是,清本有人們在此開墾種地,當時這里山 林茂密,在屯的西側有一條水流湍急的河,在轉彎處木把放 排需要急打錨,人稱“快打錨”,放流傳沿用音轉為“快大茂”;
三說是,此山頭西側古時是風口,人們走到這里常常 刮掉帽子,故稱“快戴帽子”,以后便做了地名;
四說是, 快大茂是滿語,因這里曾設臺兵把守,意為前哨;
五說是,是由屯北側帽子山得名,說是每逢雨后此屯的山就被茫茫的 霧而籠罩著,遠看山頂如同戴了一頂帽子一樣,故而得名。 據《通化縣志》記載;快大茂這個地方早為滿族的政鄉。這里群山起伏,山林茂密,傳說在很早以前,有一次清太 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帶兵打仗路過此地駐扎,看到這里山清水秀,郁郁蔥蔥,故在臨行時說此地為“快當帽子”。此語是滿語,其意思是“常青的樹林”。以后便留傳為地名。后逐漸音變為“快大茂”。從《通化縣志》不同飯本中記載, 快大茂地名音變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清末板本記載,從清初到清末稱“決當帽子”;民國年間的版本記載,民國初年 到偽滿初期改“帽”為“茂”;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版本 記載,偽滿時期改“當”為“大”;此后流傳為“快大茂”,今仍之。
- 可能感興趣的:
- 通化旅游
- 通化旅游攻略
- 通化介紹
- 通化最佳旅游季節
- 通化景點門票
- 通化天氣預報
- 通化旅游地圖
- 通化附近旅游目的地
- 長白山旅游
- 長春旅游
- 延邊旅游
- 敦化旅游
- 吉林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