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古稱建寧,公元214年,三國東吳在此設建寧郡。唐太宗貞觀元年,建寧并入湘潭。古時,當地多櫧樹,湘江過而多沙洲,故株洲又稱櫧洲。到南宋紹熙元年(公元1190年)正式定名為株洲。株洲位于湖南省東部,是湖南省“一點一線”區域經濟帶的重要城市,也是全省經濟最發達的長、株、潭“金三角”一隅。株洲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這里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熱充足,境內物產資源豐富,為有名的有色金屬之鄉,株洲還是我國南方最大的交通樞紐。
株洲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中華民族的始祖、農耕文化的創始人炎帝神農氏,就長眠在株洲境內炎陵縣鹿原陂。株洲,地當湘江孔道,南北通衢,歷代既是失爭重地,又為旅游之所經。風流人物,要聞軼事,代有傳述,名勝古跡,革命勝地,遍布湘、淥、洣水之濱。
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的陵寢在株洲境內南部之炎陵縣;唐代大詩人杜甫在他生命的最后兩年,老病孤舟,兩次溯湘江而南,留詩十多首;唐代奇女子、慧眼識英雄的名姬紅拂之墓在株洲境內的醴陵西山,宋代名將岳飛率軍途經茶陵時以槍尖挑禾蔸寫的“光泉”二字,赫然鐫刻在高隴石壁上;宋代大儒朱熹兩次到株洲講學,“朱亭”因他而名;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為茶陵云陽山、靈巖寺、麻葉洞留下一篇篇日記,記下了株洲的名山勝水;明代大學士、立朝五十年的李東陽,以他為代表的“茶陵詩派”,將故鄉“茶陵”的名字,永遠鐫刻在中國文學史史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