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
浙江東部的臺州市三門縣,全島面積17.4平方公里,為
國內規(guī)模最大的
海島采石洞窟景區(qū),也是電影《漁光區(qū)》的外景拍攝地。蛇蟠島毗鄰甬臺溫高速公路,距三門縣城17.5公里,距大陸海岸線最近處僅2公里。從六敖鎮(zhèn)的上敖碼頭乘渡船約10分鐘可達。蛇蟠島開發(fā)歷史久遠,出產(chǎn)江南名石――“蛇蟠石”,供應寧波、上海等建材商,也遠銷日本、韓國等
東南亞市場。“千年盡露波濤聲,萬古猶存斧鑿痕”。自宋代以來大規(guī)模的采石,在島上遺留了大大小小洞穴共有1300余個,被人們稱為 “千洞之島”。洞內有面積達3000余平方米的高敞“大廳”,也有僅容1人的“單身公寓”;洞中怪石嶙峋,氣候溫和,冬暖夏涼,春秋兩季微風習習,清爽宜人。

[東海梟雄]蛇蟠島度假區(qū)由海盜村(初步建成開放)、野人洞(初步建成開放)、紅寶石洞窟賓館、綠客老家洞窟度假村、千洞禪寺、三門灣海島觀光區(qū)、蛇蟠山洞窟探險區(qū)、玲瓏山濱海游樂區(qū)以及獅子嶺休閑度假區(qū)共同組成。海盜村景區(qū)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個以海盜為主題的海島洞窟景區(qū)。二十四史是中國的陸地歷史,中國的海洋史實質上就是海盜史。這里集洞窟精景與海洋風光于一體,雄渾大氣,其獨特的海盜文化更是讓人流連忘返。歷史上,蛇蟠島曾經(jīng)是海盜窩,海盜村不僅匯集了千百年來中國海洋史上赫赫有名的“東海梟雄”,也招徠了世界史上“盜”名遠揚的“海上魔王”弗朗西斯·德雷克、“海盜女皇”卡特林娜等北歐海盜齊聚于此。歷史上北歐海盜幾乎是整個海盜界的代名詞,“東海梟雄”、“山海會盟”“海洋經(jīng)略”和”北歐海盜”區(qū)再現(xiàn)了當年叱咤海洋的中外著名海盜人物和其種種“盜”跡,慢慢為你鋪開“盜”亦有”道”的真正內涵。

[霧鎖洞天]野人洞因包定《和蛇蟠島韻》一詩中的“野人家住神蛇頂”得名,野人是指采石工、海盜和島民等山野之人,野人洞即他們當年的棲身之所。“誰言鬼斧神鏤,竟是殘山剩水”。野人洞向你展示千年斧鑿后的“殘山”奇跡,也邀你一起體味山野穴居的粗曠和寫意;蛇蟠島的悠悠歷史,海市紅樓的款款風情,都是你不想挪腳離去的種種理由。[蛇蟠晚霞]蛇蟠島上風光旖旎,幽穴古洞盤曲交錯,島嶼四圍水清蟹肥,可謂“島同人朗,水與情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