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山又稱介山,在介休城東南20公里處,屬太岳山脈,居介休、靈石、沁源三縣交界處,綿延50余公里,海拔2O72米。綿山山勢陡峭,多懸崖絕壁,蒼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優美,是省級風景名勝區。
相傳春秋之時,晉國貴族介子推,跟隨晉公子重爾逃亡十余年,曾在饑餓時割下自已大腿上的肉給重爾吃。晉文公還國為君后,攜母親到綿山隱居,晉文公派人尋找,為逼迫介于推出山,采取放火燒山的辦法,卻把介子推和他母親燒死了。文公得知,悲憤交加,命將綿山改為介山,把陽縣改為介休縣。又將“環綿山山中而封之,以為介推田”,以示懷念。并于清明節前一天,即介子推被焚的日子,不許燒火,家家戶戶只能吃冷飯,謂之“寒食節”。
綿山早在北魏之時就有寺廟建筑,唐初時已具有相當規模的佛教禪林。山上文物古跡頗多,俗稱“九里十八彎,二十四座諸天小廟,各處羅列”。游綿山可從介休南行20多公里到綿山山麓的興地村,參觀第一景點回鑾寺古剎。
回鑾寺是由于唐太宗欲登山禮佛未成,至此回鑾,故名。唐太宗有詩云:“回鑾游福地,極目玩芳晨。寶剎遙承露,天花近尺春。”據寺內碑刻記載,寺原在東山柴谷之間,后遭流寇所毀,唐僖宗時遷到現址,敕名“興國寺”。現見大殿脊檁下有“大元國至大元年(1308)重建的題記”,后明、清重修,現存建筑為元明清三代遺物。主建筑有山門、過殿、大殿,兩側對稱布局。殿闊五間,用減柱造,結構簡潔。存元明清歷代石碑17通,記錄著寺院的興衰。院內古松、龍槐、杉楸等樹木蔥蘢,形似傘蓋,給古剎增添了勃勃生機。
【五一】2025流量款S2【寶藏山西雙飛7日純玩游】包機直飛朔州|純玩0購物0暗店|升級3-4鉆酒店
¥2599起【榮耀山西雙飛6日游】吉祥直飛朔州|上海自組團|純玩0購物0暗店|升級攜程3+4鉆酒店|邂逅小眾經典景點
¥2199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