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古代稱西洛水、高平川水、蔚茹水,發源于六盤山東麓開城鄉境內的黑刺溝腦,向北流經固原、海原、同心、中寧等縣,在中衛的泉眼山西側注入黃河,是寧夏境內流入黃河最大、最長的支流,在固原地區境內流程180公里(直線),流域面積8499.6平方公里,年平均徑流量1.65億立方米。受整個氣候的影響,清水河流量越來越小,表現出干旱半干旱河流的特點。
歷史上,清水河兩岸臺地是土著人生息繁衍和耕牧的地方;也是北方少數民族相互融匯的地方;清水河谷地是古絲綢之路固原境內的一部分,也是蕭關古道的的一部分;更是古代北方少數民族進入中原的主要通道。現在,清水河沿岸還有不少規模很大的古城遺址,是歷代戰爭留在清水河兩岸的縮影。酈道元在他的《水經注》里將清水河的走向、匯入的小支流、流經的地方等寫得非常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