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西陵是清朝帝王兩大陵寢之一,位于河北省易縣城西 15公里處的永寧山下,離北京120多公里。周界約100公里,面積達800余平方公里。這里北依峰巒疊翠的永寧山,南傍蜿蜒流淌的易水河,古木參天,景態雄偉。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選此為陵址。雍正的陵址本來是選在清東陵九鳳朝陽山,但他認為 “ 規模雖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帶砂石,實不可用 ” ,因而將原址廢掉,命另選 “ 萬年吉地 ” 。選陵址者奏稱,易縣永寧山下是 “ 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匯合之所,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咸備。 ” 雍正皇帝覽奏后十分高興,也認為這里 “ 山脈水法,條理詳明,洵為上吉之壤 ” 。自此,清各代皇帝便間隔分葬于遵化和易縣東、西兩大陵墓。西陵自雍正八年(公元 1730年)首建泰陵,至公元1915年光緒的崇陵建成,歷經186年,共建有帝陵4座,后陵3座,王公、公主、妃嬪園寢7座,埋葬著雍正、嘉慶、道光、光緒4個皇帝,9個皇后,56個妃嬪及王公、公主等共80人。建筑面積達5萬多平方米,共有宮殿1000多間,石雕刻和石建筑100多座,構成了一個規模宏大、富麗堂皇的古建筑群。清西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11月,清西陵與清東陵一起,被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列為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