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順寺位于朝陽市老城區。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北京白馬寺喇嘛卓爾濟到遼西擇地建寺,經康熙皇帝批準,第二年破土動工,八年后竣工。寺院建成后,康熙皇帝賜名“佑順寺”,并賜檀香佛教像一尊。佑順寺早在清初就已屢受皇恩,據說乾隆皇帝在去盛京祭祖途中曾在此駐蹕,并為寺院題寫匾額“真如妙覺”。
佑順寺占地一萬多平方米,原建筑面積4100平方米,現存建筑面積3800平方米,前后五進院落。其建筑布局為中軸線對稱式,主體建筑從南向北依次為山門、天王殿、經閣、大雄寶殿、更衣殿、后殿,其它建筑呈東西對稱,從南向北依次為東西環房、戲樓和關帝廟、鐘鼓二樓、東西配房、東西配殿、東西經堂。建筑形式多樣,包括:硬山式、歇山式、廡廊式,建筑結構嚴謹,裝飾典雅.大雄寶殿是寺內的主體建筑,建筑面積600平方米,殿內天花藻井、梁枋斗拱飾有彩繪,殿外朱墻上嵌有精美石雕,其四角檐下置角柱,柱基為臥獸石礎。正脊兩端裝有大型鴟吻,中間為一銅鑄寶葫蘆形小塔。其建筑風格充分體現了清初的藝術特點。
寺院在鼎盛之時曾有喇嘛三百,經閣藏有珍貴經卷400多部。每年的農歷六月十五是廟會日,屆時,香客商賈云集,寺內外鼓樂震天。熱鬧的廟會要持續六日之久。今日的佑順寺早已不聞鐘磬之聲,這座古剎經過全面維修已被辟為朝陽市博物館,向游人開放,展出朝陽地區出土文物。 佑順寺1988年被列為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