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站始建于公元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原址位于正陽門甕城東側(現老車站商城暨首鐵文化宮所在地),舊稱'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隨著歷史沿革,曾沿用前門站、北京站、北平站、北平東站等站名。1949年9月30日改稱北京站至今,素有首都迎賓門之稱。
新建北京站位于東單和建國門之間(北京市東城區毛家灣胡同甲13號、郵編100005),東臨通惠河,西倚崇文門,南界明城墻遺址,北界長安街,距市中心 2.6公里。1959年1月20日開工興建,9月10日竣工,9月15日開通運營。其建筑雄偉壯麗,金碧輝煌,濃郁民族風格與現代化設施設備完美結合,是建國10周年首都著名十大建筑之一。其建設速度之快、規模之大、科技含量之高,堪稱中國鐵路建設史上的一個奇跡。開站前夕,毛澤東主席視察新建北京站,后親筆為北京站題寫站名。
北京站為全國鐵路客運特等站。占地面積25萬平方米。車站布局為縱列式,分為到發場、交接場、調車場。線路管轄:至京山下行7.0公里、京承下行2.3公里。主要擔當京山、京秦、京滬、京承、京原、京包線旅客運輸任務,并有開往平壤、烏蘭巴托、莫斯科的國際和國際聯運旅客列車。1998年至2001年,全路四次調圖提速,北京站圖定列車對數、方向、等級不斷發生變化,隨著'朝發夕至'、'夕發朝至'列車增加,車站出現早晚兩個旅客乘降高峰,特別是假日經濟的興起,給車站各項運輸組織工作帶來一系列變化,促進客貨營銷和服務質量提高。2002年末,圖定列車每日84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