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嶼位于新加坡本島南部7公里,是一個充滿神話色彩的島嶼。島的面積不大,只須約半個小時的時間就可以繞完全島。龜嶼平時的游客不多,但是到了農歷九月,島上便擠滿許多前往進香的善男信女。島上有一座華人廟宇福山宮。每年的農歷九月,是福山宮香客忙著添香油、點香燭的日子。在福山宮的前面是一個小池,池內有養有許多被放生的烏龜。池中央是一個亭子,亭內有一個許愿井。
除了福山宮,島上的唯一小丘上也有一間拿督公廟。這是一間異族小廟,供奉的是馬來人的神明賽芝阿都拉曼一家人。在前往拿督公廟的兩旁樹木的樹技都掛滿想求子、祈福的石頭。除了前往燒香祈福外,島上也有多個人工湖供游人嬉戲游泳。每逢周末,也有不少人前往野餐或垂釣。小島在開發后的自然景觀雖然幾乎蕩然無存。不過,在沿岸都種滿青蔥的樹木和椰樹,作為遮蔭以及美化用途。此外,島上也設有許小石長凳,讓游人歇息。
至于龜嶼的神話傳說,據《馬來紀年》記載,200多年前的新加坡海面常有劍鯊出沒,刺傷漁夫與途經的商人。有一次,一位馬來蘇丹在乘船出游時差點被劍鯊刺傷。他便問隨從有何方法消滅這些劍鯊。其中一個跟隨的神童建議,砍下芭蕉樹干拋下海,讓劍鯊刺穿。劍鯊在刺穿后就拔不出來,人們就可輕易地捕殺它們了。 這名神童也同時預言,新加坡將會有一個新的主宰者。蘇丹聽了很害怕,便咬定這位神童就是想篡奪王位的人,于是命令將他處死。 神童在臨死前提出一個要求,把他葬在龜嶼。他表示,要保佑住在島上的義父義母。據說,這對老夫婦是福建人,是他們收養了這個馬來孤兒的。這對夫婦死后,人們便建廟供奉他們。這座廟宇也就是今天的福山宮。 另一個傳說是一批漁民的船只遇到大風浪而翻覆,眼看漁民幾乎葬身大海,突然一只大海龜游來將他們救起,然后馱著把他們送上龜嶼。后來這些漁民發現原來他們所處的這個島嶼就像一只大海龜。他們相信是看守土地的大伯公派海龜來拯救他們,為了表示感謝,便在島上建廟供奉大伯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