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魯番的葡萄溝、桃兒溝、沙河子、魯克心、汗墩、園藝場等地為無核白葡萄的生產基地。其栽培方法主要是:對種條進行摧芽,以提高成活率;種2-3年生的大苗,以防當年生的苗成活率低,長勢差,見果年限長;施足肥料,以羊糞最佳,每穴3至5公斤;搭好架,以利透氣、透光,結果良好;重視澆水和冬季埋土防寒。
無核白葡萄種植歷史悠久,7早在公元3世紀南疆和田一帶就廣泛種植。魏文帝曹還(公元220-226年)在詔書中寫道:“南方龍服;荔技;寧比西國蒲萄石密乎”。明代陳誠的《使西域記》中稱:“柳城……廣植蒲萄;有小葡萄甘甜無核。”
近年又培育出大無核白和長粒無核白新品種,與普通無核白相比其果穗大1倍以上,粒重高3-4倍,制干率高2%,含糖量也高,且肉質脆,甜度適宜,不僅為制干良種,也為鮮食佳品。多食無核臼葡萄能治療壞血病;增強人體對傳染病的抵抗能力。既可鮮食,還可制干,出干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