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街的第一個大廟便是祇園寺,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間。清澈的九華溪繞寺流過,溪上有座古橋,名“迎仙橋”。寺前由一百多塊石條鋪砌的甬道上,刻滿金錢和蓮花圖案,很有特色。門額“祇園禪寺”四字是用特地燒制的瓷片拼成的,大門上的對聯是:“祗樹榮光盈宇宙,園林春色滿乾坤。”寺內大雄寶殿中有三尊三丈左右高的金色佛像,為九華諸寺之冠;刻有唐僧取經故事的七面浮雕也頗具匠心,寺內還有八口大鍋十分有名,最大的一口銅鍋,直徑丈余,一次可供應千人的齋飯。
祇園寺前行,即抵達九華的開山祖寺----------------------------化城寺。化城之名源于《法華經》,傳說釋迦與一小徒出外布道,小徒饑渴難忍,釋迦隨手點地為城,對小徒說:“前方即一城,可以化齋。”化城寺前后四進,現除藏經樓外,均系清光緒年間重建。寺前的廣場上有一千年古塘,是一放生池,環池砌有石欄。各殿的佛像均毀于十年動亂之中,唯有一兩千斤重的古鐘仍挺立在院中?的木架上,“化城晚鐘”是九華十景之一。寺后的藏經樓是’現存九華寺廟中最古的建筑,樓上供有一白玉佛像,明代印制的《涅槃經》和另一部刺血寫成的《華嚴血經》是罕見的珍品。
與化城寺隔街相對的旃檀林禪寺是禪宗寺院,寺內韋馱殿前的兩個小雕像很有情趣。其中一個是手持破芭蕉扇與酒杯的濟公和尚,消遙自在;另一個是赤腳的風波和尚,手揮拂塵,左肋下夾著一把掃帚,相傳他要掃除秦檜,為岳飛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