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嗎?"九木拉克庫木"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中,塔克拉瑪干幅員33.7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在人們眼中,它是一個巨大的、令人驚悸的存在。《辭海》對它名字的解釋是:"進去出不來"。但它有一個更通俗、更形象也更直截了當的稱呼:"死亡之海"。
隨著古城的發現,人們將改變對這片褐黃色區域的習慣看法,《辭海》也許要修正一下自己的解釋,"過去的家園"似乎更為準確妥帖。"過去的家園"是生活在沙漠邊緣的維吾爾人對"塔克拉瑪干"詞義的另一種解釋。
我跟隨中法考古隊隊長、新疆文物考古所副所長伊弟利斯,副隊長、法國考古學家亨利.保爾,隊員、法國考古學家蘇愛拉,還有兩名維吾爾族駝工,牽引著8峰駱駝,從喀拉墩遺址向西北方向進發。喀拉墩遺址在于田縣北的沙漠中,與于田縣的直線距離約190公里。
據說斯文?赫定、斯坦因以及中國考古學家黃文弼先生,都到過喀拉墩。我想也許他們認為這里便是人類在沙漠中的最后據點了,沒想到一個更大、更古老、也更神秘的古城,正在40公里外的沙海里默默地盯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