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家們對我的猜想只是友善地笑了笑,不置可否。他們推測,圓沙古城的消失可能與"風暴"——即環境惡化有關。
胡楊是生命力極強的樹種,被人形容為"生千年不死,死千年不倒,倒千年不朽"。然而在圓沙古城幾公里的范圍內,我們沒找到一棵胡楊。與此同時,圓沙人幾乎所有的生產、生活用品都取自胡楊:筑城墻,做城門,造房子,木桶,木碗,木梳,做飯,冶煉等等。人活著離不開胡楊,死后也要將一棵粗大的胡楊樹掏空,作為在另一個世界的棲身之所。
結論只有一個:過量的采伐導致——起碼是加劇了圓沙綠洲生態環境的惡化。
我們現在已經很難知道圓沙古城消失的真正原因了,但環境惡化不能不成為我們諸多推測中一個分量很重的因素。
衰亡時的圓沙古城一定非常凄慘,因為離開故土浪跡天涯,該是多么痛苦的選擇。我想象得出最后一個圓沙人告別這座千年古城時,目光中充滿了留戀、凄然與無奈,眼角上掛著令人心碎的淚珠,最后一次轉身時的絕決與蒼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