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是我平生到的第一個北方城市,位于河南中部,黃河以北。焦作古稱懷慶府,地處太行山脈,是太極拳的故鄉。焦作建市已有五十年,是個有著人口360萬的北方城市。“焦作”的名字由來,源自于這里曾有著無數個煉焦的小作坊而得名。2005年8月12日,因為工作,我來到這里,小住了三月之久。
曾幾何時,焦作這個北方的“煤城”留給人們的“黑色印象”,已被“綠色主題”逐步取代。在“黑”與“綠”的交替中,昨天的資源型城市轉型為今天的北方旅游名城。以前你問焦作什么最多,人們會不由自主聯想到煤;而現在會說是山水,焦作的山水在北方算是鳳毛麟角。焦作與山西緊鄰,盡管在黃河以北,但卻從未嘗過缺水的滋味。焦作人說,山西的海拔比河南高,山西的水都流到了焦作。所以焦作山清水秀,風景宜人。
焦作最有名的旅游景點要數云臺山,位于焦作修武縣境內,從焦作到云臺山的車程大概兩小時。云臺山是有名的世界地質公園,有“北方的九寨溝”的美譽。在云臺山中,你可以看到。一邊是怪石嶙峋,一邊是碧水悠悠,可謂“俠骨柔情”。
云臺山中,大大小小的瀑布隨處可見,讓人目不暇接。中國最長的瀑布也在這里──泉瀑峽,高達230米,名曰天瀑。在夏天雨季時,最為壯觀,讓人嘆為觀止。在紅石峽中,隨處可見小瀑布,美不勝收。紅石峽是個峽谷,由于石頭都是暗紅色而得名。平靜的一池碧水,伸手即觸的瀑布,仿若人間仙境。這一份幽靜和清涼將夏日的酷熱和煩悶驅走得無影無蹤。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山谷在夕陽下美侖美奐,而湖底碧波蕩漾,從十幾米的高處俯視,依稀可見水中的游魚。在北方見到這樣的湖水,實出意料。山下的湖水波鱗鱗,煙波浩渺。偶爾有兩三只野鴨游來游去,船行至時,突然飛起。讓人想起李清照的《如夢令》,“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山環水繞,水借山色,讓人留連忘返。
云臺山的最高峰是茱萸峰,海拔1300多米。可惜名為茱萸峰,卻有點讓失望,只有幾棵茱萸。“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詩人王維,據說就是在此處所寫。
我去焦作時正值八月,酷暑難擋,氣溫有37~38度,生平第一次到這么熱的城市。從春城昆明來到煤城焦作,兩者的氣溫可謂天壤之別。晚上逛街的時候,讓我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很多焦作人,全家老小,拿著一床涼席,或在草坪,或在街頭一鋪。整個晚上都可以披星戴月,對著焦作的天空而眠。這種天為被,地為席的生活,還是讓我這個南方人覺得匪議可思,但這可能都是酷熱而致。
河南是武術之鄉,焦作更是有名的太極故里,這里還會舉行世界太極拳武術大會。這里是陳氏太極拳的發源地,太極文化很普及,是全中國唯一一個中小學不做廣播操而打太極拳的城市。焦作是一個文化底蘊豐厚的城市。云臺山上有著無數的珍貴藥材。藥王孫思邈本是陜西耀縣人,但卻成名于河南焦作。當地有一個有名的“藥王廟”,是為紀念他而建。焦作古稱“懷慶府”,“懷藥”名揚天下。懷藥以地黃、牛膝、菊花、懷山藥四味中藥材為主。
俗話說,天上龍肉,地下驢肉。焦作驢肉也是焦作一絕。吃時如果沒人告訴你,你不一定猜得出是驢肉,反而認為是風味獨特的牛肉。可惜現在的都不是古法制驢肉,只是隨意將驢肉在鍋里煮,然后加上佐料食用。但歷史上,焦作驢肉的做法卻頗有淵源。懷府名吃“鬧湯驢肉”已經有300多年歷史。其肉質鮮嫩松軟,口感細膩咸香。當年,乾隆皇帝私服巡江南,親點懷府驢肉,品嘗后,連聲叫好:“懷府驢肉,名不虛傳,香飄四方。”這里還有一個關于從前焦作食驢肉的故事:傳說會在殺驢前,先將驢拉到一間大而密封的屋子里。周圍擺上爐子,不停燒水,形成大量的水蒸氣,讓驢洗桑那。驢旁有一大盆由十味中藥和鮮花熬制的湯水。驢耐不住熱,不停的出汗,然后飲用香氣撲鼻的湯水,直至三天三夜后,再殺驢。煮后的驢肉,切成薄片燙著吃,猶如吃火鍋,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難怪乾隆吃了,也贊不絕口!驢肉最好吃的是驢蹄筋。焦作老百姓有一句俗話:“吃了驢蹄筋,忘了孩他娘。”是不是有些夸張?但是你足以想像它的鮮美。
焦作還有河南理工大學,也為焦作這個曾經的煤城增添了幾分人文氣息。焦作理工學院已有93年的歷史,1909年3月英國福公司創辦了焦作路礦學堂,后來更名為河南福中礦務學校,21年又更名為福中礦務大學,31年易名為焦作工學院,教育家蔡元培,地質學家翁文灝,工礦泰斗孫越崎先后分別擔任學校名譽校董,常務校董和董事長。解放后,學校曾一度命名為焦作礦業學院,95年恢復焦作工學院的校名,焦作工學院可以說有著深厚的底蘊文化。今天看到的焦作理工學院,不是他的古老,而是他的年輕,他的活力。極具時代氣息的網絡中心,電教中心,計算中心,無不顯現出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校園精神實質——青春。
焦作還有全國有名的中央電視臺焦作影視城,位于焦作市區北郊。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建筑規模居全國四大影視城之首。影視城依山而建,氣勢磅礴,造型古樸,設施完善,環境優美,主要由城門廣場區、周王宮區、楚王宮區和市井區四部分組成。
我是一個民俗的愛好者,來到一個地方,總喜歡走進民間,了解這個城市的人生百態。焦作在地理位置上也有它的獨特性,在黃河以北,又地處中原。據說焦作十大怪,第1怪:“萬年寶藏地下埋,”說得是煤.;第2怪:“兩腳下面踩著海”,講得是地下水;第3怪:“吃藥不用等病來”,四大懷藥在歐美,日本被稱為華藥;第4怪;“騎車沒有走路快”,地處太行山區,坡路較多;第5怪:“太極功夫人人愛”;第6怪:“小伙沒有姑娘帥”,跆拳道世界冠軍陳中為焦作爭足了面子。第7怪:“鬧湯驢肉送老外”;第8怪:“大街火鍋當飯菜”,夏天都有人吃火鍋;第9怪:“炒面糊糊吃的快”,武陟油茶歷史悠久;第10怪:“一個村子姓過百”,百間房村子里有105個姓,可能是中國第一。
我只是這個北方“煤城”的匆匆過客,其實我還沒有愛上這座城市時,我就要與她說再見了。我是個南方人,對于焦作這個城市談不上愛與不愛,只是平實地記下焦作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