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游客如今是全球流通和消費品企業的主要顧客。然而,波士頓咨詢集團中國消費者觀察中心面向中國15個城市的4250名游客進行了調查。大部分受訪者對國內和海外旅游路線都不滿意。簡言之,“雖然他們想花錢,卻沒令人滿意的產品和服務企業”。
大學老師孫丹是典型的中產階級,她計劃第一次出國旅游,但其居住的威海市沒有一家旅行社能幫助不報名參團的客人預訂機票和國外酒店;國內旅游同樣不方便,雖然她愿意花400元住一晚,卻找不到促銷的四星酒店,只能住到經濟型酒店……
直飛航班少成出境游瓶頸
據波士頓咨詢調查,到2013年中國將趕超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旅游市場。在未來10年每年將有2500萬名中國人首次赴海外旅游。到2020年中國人出境旅游次數將與美國人持平。到2020年到韓日的海外游客中,中國人將占1/4,赴歐洲的中國游客將達到現在的4倍。
是航空公司不愿意增開國際航線,還是根本就缺乏開辟新航線的飛機?民航業內表示,一些旅游航線的季節性很強,航空公司很難把握市場,所以增開國際航線的積極性不高;另一方面,民航局在金融危機的緊縮政策令中國航空市場的“供給”縮水。
目前,對于新設航空公司的申請,基本上仍然處于停批的狀態,這就限制了民航市場的“供給”;另一方面,飛機從訂購到交付,一般都有2~3年的滯后期,2009年大批量取消或推遲引進飛機項目,必然招致國內飛機的緊張局面。
影響:直飛航班少成“瓶頸”
與飛機緊缺、航線不足相對應的,卻是日益龐大的出游大軍。5月下旬,宿霧、馬爾代夫等傳統熱門海島咨詢量陡然增加,5月30日至6月1日3天咨詢量達5000人次/天,同比上周增加90%。
不斷增加的出游人數更凸顯了出游的交通瓶頸,特別是亞洲熱門島嶼的直飛交通。以老廣鐘愛的度假勝地馬爾代夫為例,從廣州出發,可選擇新加坡航空、馬來西亞航空、阿聯酋航空等航班,不同的航班卻面臨相同的轉機問題,在新加坡、吉隆坡、迪拜等地均需要花費2至10小時不等的轉機時間。
對策:旅游包機暫緩航班桎梏
為了應對航班不足限制游客出境旅游的瓶頸,廣州各大旅行社開始通過包機的手段來解決直飛航線不足的難題。
大手筆的包機令旅程時間大大縮短,比如從廣州出發,于新加坡轉機飛往馬爾代夫,全程約16至21小時,而包機直飛單程僅需6.5小時;從香港出發,于菲律賓馬尼拉轉機飛往宿霧,全程約5至10小時,而于廣州包機直飛單程僅需3小時。
某旅行社市場推廣部負責人介紹說,他們在暑期也開通了廣州、香港直飛馬爾代夫,香港直飛布吉島、檳城以及廣州直飛宿霧的旅游包機。
但“旅游包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直飛航線缺乏的難題。而且相比定期航線,旅游包機對于旅行社而言,雖然收益較大但風險也極大。據記者了解,在包機之前,旅行社要投入一大筆資金作為保證金;包機過程中,旅行社要面臨收客的壓力,如果客源不足上座率不高,旅行社將鐵定虧損;包機起飛之后,一些不可抗力引發的變更,如目的地發生地震、恐怖襲擊等事件,則又要由旅行社來承擔責任。
呼吁:放開門檻允許航企籌建
當一家旅行社聯合一家航空公司將一條旅游包機航線飛“熟”后,另外一間旅行社迅速與其他航空公司合作,在這條航線上再開旅游包機,“供給”突然增加,必然會引發價格戰,導致惡性競價。最初包機的旅行社必然會遭遇損失。
更讓旅游包機商擔心的是,如果特定的旅游包機航線飛得比較成熟、客源市場也有保證后,航空公司可能會直接“要”回去將其變成“定期”航線,旅行社此前為開拓市場而投入的大量資金也就打了水漂。
不少民航業內認為,目前的民航市場已經全面回暖,而且早已恢復至金融危機前的水平,諸如限制新航企籌建的政策應該盡早取消,以便增加中國航空市場的供給,鼓勵航空公司開辟更多的國際航線。
某旅行社負責人認為,旅游包機需要完善的交通體系來支撐,這些都需要政府的大力投入。
尷尬:一半旅程浪費在轉機上
計劃暑期帶兒子到英國旅游的張女士在查詢了相關行程后倒吸了一口冷氣:“短短8天的英國游,竟然有4天是在路上忙著‘倒’飛機。”
根據旅行社的行程,張女士乘坐晚上7時15分從香港飛孟買的航班,到了孟買是當地時間11時,在孟買機場等候2個小時后,需要在凌晨1時45分轉乘孟買到倫敦的航班,大概第二天早上7時才能到倫敦。
“回程時早上9時30分就要從倫敦出發坐飛機到孟買,抵達孟買大概是晚上11時,然后再乘坐凌晨1時05分的航班從孟買飛到香港,抵達香港已經是第二天的早上9時25分了。從香港再回廣州,估計到了廣州已經是下午了,又浪費了兩天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