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增加免稅額度可把國人的奢侈品消費留在國內
海南離島免稅政策實施已過一年。據海口海關統計,截至今年4月15日,有90余萬人次旅客提貨離島,銷售免稅品約290萬件,銷售總金額超過18億元,日均銷售額約500萬元。但是近日記者走訪發現,游客普遍反映5000元免稅額度偏低不“解渴”。
“每個人只有5000元的購物額度,太不盡興了。”來自北京的姚女士在三亞免稅店收銀臺前抱怨。她原本計劃和朋友去泰國七日游的,但商議一番最后選擇三亞,“在休閑度假的同時還能免稅購物,不僅省錢還省了辦理出國手續的繁瑣。我看中了店里GUCCI的一款包,但價格超過5000元人民幣。按現行離島免稅政策,如果我要買下,必須繳全額的行郵稅,這樣算下來價格就和市價差不多了。”姚女士一臉的遺憾。
2011年4月20日,海南離島免稅政策率先在三亞市內免稅店試點實施,成為繼日本沖繩、韓國濟州島,中國臺灣金門、馬祖之外全球第4個實施此項政策的區域。試點后,三亞免稅店一度出現游客爆滿、貨物供不應求的局面。
據了解,離島免稅政策規定每人每次免稅購物金額5000元,超過5000元的單件商品只能購買一件并按照完稅價格全額繳納進境物品進口稅。三亞免稅店管理人員劉靜介紹,免稅額的確定主要是參照1996年海關制定的對旅客在境外購買的攜帶進境自用物品的限額。
“高額行郵稅對高端商品銷售的制約非常明顯,比如箱包類要繳稅20%,高檔手表要繳稅30%。一個8000元的品牌包,加上20%的稅之后就是9600元,可能比有稅商品還要貴。”劉靜告訴記者,像動輒上萬元的名表或名包,游客會選擇更具價格優勢的歐洲、港澳等地購買。
據統計,三亞免稅店銷售的商品中,5000元以下的銷售量占99.37%。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示,5000元免稅額度與日本沖繩島1.5萬元、中國臺灣澎湖1.26萬元的免稅購物限額相比,直接影響了游客的消費意愿。
中免集團三亞免稅店董事長王軒表示,中免集團已向有關部門遞交了報告,申請放寬高價商品的行郵稅征收,以期“將奢侈品消費留在國內”。海南省正積極與國家有關部門溝通,促進離島免稅政策更加開放。數據顯示,中國游客在境外用于購買奢侈品的花費是境內的4倍之多,僅今年春節期間,中國消費者在境外就花了72億美元,而在境內只花了17.5億美元,消費嚴重外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