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景德鎮市旅游局獲悉,6月9日全國第7個文化遺產日,景德鎮明代葫蘆窯復燒點火儀式在鎮窯窯房前隆重舉行。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汪立耕,市人大常務副主任、市委秘書長余振泰,市政協副主席王祖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松茂、徐亞鳳、熊鋼如、李文躍等陶瓷藝術家出席點火儀式。
汪立耕宣布點火儀式開始,余振泰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葫蘆窯復燒點火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陶瓷是景德鎮立市之本、稱都之源。景德鎮悠久的制瓷歷史,留下了極為豐富的陶瓷文化遺產。陶瓷文化遺產是發展陶瓷文化產業的一筆重要的資源,是景德鎮的“藝術名片”。從2009年開始,古窯民俗博覽區用從近及遠、尋根溯源的方法逐年復燒歷代典型瓷窯,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和影響。今天的活動,就是傳承和保護文化遺產的生動實踐和佐證。
他強調,歷代瓷窯煉就千年瓷都,系列復燒彰顯中華文化。陶瓷是美與火的藝術,600年前,明代葫蘆窯窩火正旺;600年后,葫蘆窯火再次點燃。景德鎮的歷代瓷窯,不僅屬于景德鎮,更屬于全中國和全世界。系列復燒既是對歷史的尊重,也是對歷史文化的動態保護,將有效地保留和搶救景德鎮傳統柴窯煉制的傳統技藝,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創造條件。各級部門要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利用,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在發揮好社會效益的同時,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打響“世界瓷都、文化之城、千年名鎮、生態家園”品牌。
儀式結束后,領導和嘉賓前往景區葫蘆窯為景德鎮明代葫蘆窯復燒點火。
據了解,葫蘆窯始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由前后兩窯組成,因前短后長形似葫蘆而得名。葫蘆窯前端設窯門和火膛,后室尾部建一獨立的煙囪,窯頂兩側各設有六對投柴孔。整個窯底前低后高,坡度約為100,在一定的程度上保留了龍窯的遺風。葫蘆窯因窯爐位置高、結構好,燒出來的產品品相絕佳,成功率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