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景德鎮市旅游局獲悉,6月9日上午,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在元代饅頭窯正對面工地上舉行了宋代龍窯復建奠基儀式。市政協副主席王祖慶,市文廣局、市旅游局等相關負責人以及景德鎮市陶瓷專家、學者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共同為宋代龍窯復建奠基。
王祖慶在講話中指出,歷代瓷窯的復燒意義重大,它實現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方式的有效保護和傳承,使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有效的保護和傳承;歷代瓷窯的復燒促進了對瓷都景德鎮、對中國陶瓷文化的宣傳交流,有效地向國人和世人展現景德鎮陶瓷文化淵源流長,擴大了景德鎮對外友好的城市形象;歷代瓷窯的重建和復燒豐富了景區的陳列展示和游覽項目,提升了景區的文化品味和景觀質量,為創建國家5A旅游景區創造了有利條件。
宋代龍窯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它燒制出的“青白瓷”是制瓷史上的一次創新,致使景德鎮(時稱昌南鎮)在北宋景德年間(公元1004年至1007年)一躍成為世界制瓷中心,宋真宗因此賜名昌南鎮為“景德鎮”。景德鎮市陶瓷文化遺產研究所保護中心主任周榮林說,為重建龍窯,再現宋代青白瓷制作工藝,景德鎮市組織了20余人的龍窯復燒專家顧問團考證歷史文獻,對浮梁縣瑤里龍窯遺址和景德鎮麗陽鄉龍窯遺址進行了考察,掌握一手數據材料,繪制出窯爐圖紙。
據了解,此次重建的龍窯窯室分窯頭、窯床、窯尾三部分,采用自然通風方式。江西省陶瓷研究所副所長李猛對記者說,復建的龍窯長度30.08米,窯爐平均坡度14度。窯身一側設有兩個窯門,兩側上部設有24對直徑0.2m的投柴孔。專家介紹,龍窯具有升溫快、降溫快的特點,可快燒,也可以維持燒造青瓷的還原焰,故有龍窯是青瓷搖籃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