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方網
香港回歸一周年之際,廣東省旅游質監所聯合省質量協會、省旅行社協會召開廣州旅游行業港澳游業務交流會。廣州幾家大型旅行社的業務代表紛紛各抒己見,一起回顧了廣州港澳游的發展歷史,共同為香港回歸十周年獻上了一份厚禮。
早期香港游難于出國游
在場的業內人士回憶,80年代早期,國務院僑辦、港澳辦、公安部允許旅行社組織廣東省居民赴港旅游探親旅行團,實行嚴格的“配額制”。80年代末90年代初,赴港旅游還限制了口岸。當時主要集中在深圳和洲頭嘴口岸。市民赴港旅游則要經過煩瑣的程序。首先要有香港的親屬出面擔保,通過他們在香港指定的地接社交錢。然后,廣東游客憑借香港親屬寄過來的收據憑證,到廣東指定的旅行社辦理港澳通行證手續。“煩瑣的辦證手續加上配額制度,使得早期的香港游比出國游還難。”南湖國旅。西部假期港澳部的經理楊嘉麒表示。
據介紹,1983年11月,廣東第一個40人左右的香港團出發,主要由政府官員、華僑、港澳眷屬組成。結果還出現了一名游客滯留不歸的現象。“由于當時香港和內地兩地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以前赴香港的探親團中有不少是內地游客隨團專門赴港相親的。有時一個團中平均就有四五個人。”廣州地區旅行社協會副秘書長鄭文麗回憶道。
廣東省旅游質監所所長廖國強則介紹,由于廣東和香港旅游業共同分享旅游信息通報機制加上旅行社加強了對服務的要求,所以,從03年到現在,省旅游質監所接到關于香港游的有效投訴共61宗。
03年后香港游呈“井噴”
南湖國旅。西部假期港澳部的經理楊嘉麒介紹,97年以前,由于辦證程序煩瑣以及費用不菲等因素,香港游的團費居高不下。比如僅僅包含去程的火車票加上辦理通行證費用的自由行產品就需2100元左右。當時,更多的市民傾向于赴港探親訪友,觀光的景點也多局限于香港本地的免費、標志性景點如太平山、黃大仙、金紫荊廣場、淺水灣等等。而隨著經營港澳游業務的組團社逐漸增多,加上2003年開放港澳自由行以后,市民不再需要通過旅行社,只需帶著戶口本、身份證即可去公安局自行辦理“往來港澳通行證”及訪問簽注等,辦證程序的便捷大大刺激去香港旅游的人呈“井噴”之勢,去香港旅游的游客數比之前足足增加了二三倍。旅行社推出的線路品種更加豐富及人性化,不僅有乘火車的團,還有乘巴士、坐船的旅游團。線路行程也更加多元化,有二天團、三天團,還有一天觀光、一天自由活動的半自由行線路。游覽的景點除了太平山頂、黃大仙、維多利亞港、金紫荊廣場等常規景點以外,還增加了昂坪360、迪士尼樂園、海洋公園、大嶼山、杜莎夫人蠟像館等新鮮景點。
開放港資經營對旅行社影響甚微
對于開放港資旅行社在廣東省內經營港澳游,南湖國旅港澳部的經理楊嘉麒表示,港澳旅行社放開之后,由于香港的旅行社可以進行一條龍的服務,所以,港澳游的競爭必然會加劇,但影響不大。首先,由于內地的旅行社早已未雨綢繆,通過合作的形式在香港開設門店或者設立分支機構,在香港安營扎寨。加上經過多年的組團實踐,本地旅行社對港澳的旅游資源比較了解,所以,即使競爭也是一種良性的競爭;其次,由于本次開放的幅度相對較小,只是允許港澳的旅行社對廣東省居民開放港澳游,而省內的居民多傾向于香港自助游,所以對市場影響不大。“不過,這也給出了一個信號,說明國家的旅游市場會逐步放開。希望國家的政策能進一步支持國內的旅行社在香港開設分支機構進行組團業務。”
新聞鏈接
香港游歷經三階段
政策保護階段:為了方便內地居民赴港澳探親,從1984年開始,國務院僑辦、港澳辦、公安部允許旅行社組織廣東省居民赴港旅游探親旅行團,但實行嚴格的“配額制”。
政策逐漸放開階段:上世紀90年代初期,港澳游業務由港澳親友境外購單過渡到由內地旅行社直接辦理購單,大大緩解了赴港澳旅游、探親人員長時間等候的壓力;2001年,港澳游業務組團社廣東有6家,廣州有4家。不到1年后的2002年6月,廣州市港澳游業務組團社增加到12家,同年10月,港澳游與國際游組團并軌,港澳游業務組團社增加到全省99家、廣州24家。至此,港澳游業務的政策保護已經基本消除。
CEPA階段:2003年8月20日,隨著廣東居民以個人身份赴港澳旅游政策的實施,港澳游徹底告別政策保護時代,步入全面市場化,開始CEPA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