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壁畫主要繪制于明代,少量為清初繪制,其歷史有三百余年。原有壁畫分布于琉璃殿、大寶積宮、大定閣、大覺宮、真武祠、皈依堂、具圣寺、雷音寺、護法堂、福國寺、寒潭寺、萬德宮、光碧樓、雪松寺等明清佛教、道教寺廟和宮觀中。由于現存壁畫都在白沙鄉,故統稱為“麗江白沙壁畫”。
麗江白沙壁畫兼容藏傳佛教密宗題材和漢傳佛教顯宗題材,以及某些道教題材,既體現了佛教的顯密雙修,又反映出佛、道融合的多元文化特點。同時,在繪畫藝術風格方面兼收并蓄漢式壁畫和藏式壁畫的表現手法,如勾勒、設色、堆金瀝粉等。從畫面的總體效果看。造型準確、刻畫細膩、筆法多變、線條流暢、構圖合理、均衡協調、設色既有清麗又有厚重,動態生動,妙相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