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杰武術大片《霍元甲》的熱播,對促進人們認識和了解仙居美景,起到了極好的推動作用。這段時間,在各大媒體、網站熱播的《霍元甲》精彩劇照、片花中,仙居美景頻頻亮相,隨著該片在世界各地的上映,作為《霍元甲》惟一外景地,美麗的仙居也將被更多人所熟悉和向往。
仙居地處浙江省東南部,括蒼山、大雷山橫亙南北,永安溪縱貫西東,東連臨海,西接縉云,南鄰永嘉,北毗磐安、天臺,是中國沿海開放地區之一,內外交通體系發達。
據下湯文化遺址考證,早在新石器時代距今約7000至4000年,永安溪流領域就有古人群集居。下湯文化遺址是目前浙東南發現的年代最早,文化堆積層最深厚的一處古人類遺址,在其出土的文物中,石磨盤和石磨棒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最完整、最原始的稻谷脫殼工具。仙居早在東晉永和三年(公元 347 年)即單獨設縣,名樂安,五代后唐五年(公元 930 年)改名為永安縣,宋景德四年(公元 1007 年)真宗皇帝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圍,而多神仙之宅”下詔改永安為仙居,一直沿用至今。仙居單獨設縣已有 1600多年的歷史,可謂千年古邑。
仙居風景名勝區地處仙居縣中南部,距縣城 20 多公里,距省道公路臨石線 3 公里,具備優越的交通條件。 仙居境內多山,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縣域內千嶂疊翠,溝谷幽深,清流急湍,林茂竹秀。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屬于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仙居風景名勝區就達186.2平方公里,含神仙居、景星巖、淡竹、十三都和公盂五大景區,有將軍巖、睡美人、蝌蚪崖等 139 個景點組成。素有神仙居之奇、景星巖之雄、公盂之巍、淡竹之清、十三都之幽的稱譽。清翰林院編修潘耒游歷仙居之后,贊譽:“天臺幽深,雁蕩奇崛,仙居皆而有之。”宋大理學家,教育家朱熹兩次蒞臨仙居,也曾發出“地氣盡垂于此矣!”的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