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位于歐洲西部愛爾蘭島的中南部,西瀕大西洋,東北與英國的北愛爾蘭接壤,東隔愛爾蘭海與英國相望,海岸線長3169公里,中部是丘陵和平原,沿海多為高地;最長的河流香儂河長約370公里,最大的湖泊為科里布湖。愛爾蘭島是不列顛群島最大的島嶼之一,它南北長475公里,東西寬275公里,全島面積為8.4萬平方公里,其中5/6的面積屬于愛爾蘭共和國。愛爾蘭國土由中部平原和環列四周的濱海山構成,形似一個邊緣陡峭的盆地,南北高中間低;中部平原占全國總面積的一半以上,海拔30~120米,間有海拔200~300米的低丘,這一地區被茂盛的森林覆蓋,綠地遍野,是理想的草原牧場。東部和北部山脈海拔700~900米,南部山脈在海拔700~1000米之間;西南沿海懸崖陡峭、怪石嶙峋。山中多洞穴、暗流;濱海山地久經侵蝕,山體為寬谷分割,有利于內地與沿海之間的交通。愛爾蘭的海岸線長達3000多公里,其東部海岸比較平直,缺乏天然良港;西部與南部的海岸線犬牙交錯,綿延起伏、極富變化。
愛爾蘭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居住了,7000多年來,她經過多次入侵和侵略,結果形成了她豐富而復雜的世系和傳統。第一批定居者主要是來自英國的獵人,他們帶來了中石器時代的文化。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的時候,追隨他們而來的農民,在這里飼養動物和耕種土地。在這些新石器時代的定居者之后,也就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來了探礦者和金屬制造工。
到公元前6世紀時,一波又一波來自歐洲的凱爾特入侵者開始達到愛爾蘭。凱爾特人雖然在政治上從未統一愛爾蘭,但他們統一了愛爾蘭的文化和語言。
公元5世紀,基督都開始進入愛爾蘭。傳統上,人們把這歸于圣·帕特里克的功勞,盡管有證據表明,早在他到來之前愛爾蘭島上就有了基督徒。與大多數西歐國家不同,愛爾蘭從未經歷過中世紀早期的野蠻入侵,所以,在6世紀和7世紀,以寺院為中心的愛爾蘭藝術、學術和文化得到了空前繁榮。在公元800年前那段時期,愛爾蘭僧人給歐洲的很多地方帶去了基督教。
在9世紀到10世紀期間,愛爾蘭經常受到斯堪的納維亞人的襲擊。但他們同時也是商人,為豐富都柏林、科克和沃特福德的生活做出了貢獻。1014年斯堪的納維亞人在克隆塔夫(Clontarf)被愛爾蘭王布萊恩·博茹(Brian Boru)打敗,此后斯堪的納維亞人的影響逐漸消退。
在12世紀,以前定居于蘇格蘭和威爾士的諾曼底人抵達愛爾蘭。此時的愛爾蘭已經走上建立一個由一個君王集中統治的國家的道路,這些人的到來破壞了這個進程。諾曼底人很快就掌握了愛爾蘭大部分地區的控制權,這些地區后來置于了蘇格蘭國王的政治影響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