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作為
葡萄牙的殖民地長達300年.巴西,葡萄牙語意為"紅木".16世紀.殖民者登上巴西時,發現這里有一種名貴的樹木,從中可提取
歐洲難得的紅色染料,遂將此木稱為"紅木"后演變成國名.
地理位置 巴西聯邦共和國(The Federative Republic of Brazil; República Federativa do Brasil),面積8,547,403平方公里,位于南美洲東南部,同除智利和厄瓜多爾以外的所有南美洲國家接壤。北鄰法屬圭亞那、蘇里南、圭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西連秘魯、玻利維亞,南接巴拉圭、阿根廷和烏拉圭,東瀕大西洋。國土面積約占南美洲總面積的46%,僅次于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為世界第五大國。全境地形分為亞馬遜平原、巴拉圭盆地、巴西高原和圭亞那高原,其中亞馬遜平原約占全國面積的1/3。有亞馬遜、巴拉那和圣弗朗西斯科三大河系。亞馬遜河全長6751公里,橫貫巴西西北部,在巴流域面積達390萬平方公里;巴拉那河系包括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流經西南部,多激流和瀑布,有豐富的水力資源;圣弗朗西斯科河系全長2900公里,流經干旱的東北部,是該地區主要的灌溉水源。海岸線長7400多公里,領海寬度為12海里,領海外專屬經濟區188海里。
其中,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
圣保羅是南半球最大的城市。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國家。氣候特點 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氣候,南部部分地區為亞熱帶氣候。亞馬遜平原年平均氣溫25~27度,南部地區年平均氣溫16~19度。
人口 2000年人口1.69799億,居拉美首位,世界第五位。城市人口占81.25%,農村人口占18.75%,平均壽命68.8歲,。白種人占54.38%,黑白混血種人占39.88%,黑種人占5.21%,黃種人占0.39%,印第安人約占0.14%。印第安人是巴西土著民族,共有35萬人,分屬227個族,講175種不同的語言,生活在國家設立的561個印第安人保護區內。
人口東南多,西南少。
歷史與語言 巴西曾受葡萄牙統治,以葡萄牙語為官方語言。然而,巴西的葡萄牙語深受印地安及非洲語言的影響,甚至有些地名、動植物名稱,都是沿用非洲方言。所以,葡萄牙文字典在巴西不是很好用,因為葡萄牙語在巴西,已經和發源地有很大的差異。巴西人通常都聽得懂基本的
西班牙語,至于英文,就不太普遍了。
同北京時差: -11.00
國際電話碼: 55
貨幣: 克魯塞羅雷亞爾
國旗國花與國歌 國旗為綠色長方形中央為黃色菱形,菱形中央是咖啡色圓形。圓形為天球儀,白色綬帶上書以葡萄牙文“秩序與進步”。天球儀上有白色五色星,象征國家的26個行政區。綠色和黃色是巴西的國色,綠色象征森林,黃色象征礦藏和資源。
國徽的中心圖案是五角星。五角星中央有兩個同心圓,小圓中央有五顆五角星,象征南十字星座。大圓周圍有22顆五角星,象征各州和聯邦區。外沿是咖啡葉和煙草葉構成的圓形。下方中央是一把劍。最下端是綬帶,書以葡萄牙文“巴西聯邦共和國1889年11月15日”。日期是共和國成立的日子。
國花為毛蟹爪蘭。
國歌巴西獨立后的第一首國歌,是由頗有音樂才華的佩德羅一世親自創作的。在1822年9月7日宣告巴西獨立的當天,他創作了《啊祖國,啊皇帝,啊人民》的歌曲,并親自在當晚圣保羅的愛國集會上演唱,由合唱隊伴唱,這首歌成為巴西的第一首國歌。佩德羅一世退位后,里約熱內盧國立音樂學院的創辦者,著名音樂家弗朗西斯科•達席爾瓦譜寫出一首后來成為巴西國歌的歌曲。1909年著名詩人奧里索•杜克•埃斯特拉達重新填詞,經專家委員會審查,1922年被定為巴西國歌。國歌《聽伊皮蘭加的呼聲》回顧了1822年9月7日佩德羅一世在圣保羅郊外伊皮蘭加河畔發出“不獨立,毋寧死!”呼聲的情景,歌頌祖國獲得了獨立,充滿著巴西人民對祖國的愛戀之情。
政治與經濟 1500年4月22日,
葡萄牙航海家佩德羅•卡布拉爾抵達巴西。他將這片土地命名為“圣十字架”,并宣布歸葡萄牙所有。由于葡殖民者的掠奪是從砍伐巴西紅木開始的,“紅木”(Brasil)一詞逐漸代替了“圣十字架”,成為巴西國名,并沿用至今,其中文音譯為“巴西”。16世紀30年代葡派遠征隊在巴建立殖民地,1549年任命總督。1807年拿破侖入侵葡萄牙,葡王室遷往巴西。1820年葡王室遷回里斯本,王子佩德羅留巴任攝政王。1822年9月7日宣布完全脫離葡萄牙獨立,建立巴西帝國。1889年11月15日豐塞卡將軍發動政變,推翻帝制,成立巴西合眾國。1964年巴軍人政變上臺,1967年改國名為巴西聯邦共和國。1985年3月軍政府還政于民。1989年11月15日,巴舉行了近30年來第一次全民直接選舉,費爾南多•科洛爾當選總統。1992年12月29日,科洛爾總統因涉嫌受賄被迫宣布辭職,副總統伊塔馬爾•佛朗哥即日接任總統。1994年10月3日,費爾南多•恩里克•卡多佐在全國大選中獲勝,1995年1月1日就任巴西第38任總統。1998年10月4日,卡多佐再次當選。1999年1月1日,卡就任巴第39任總統,任期至2002年12月31日。
巴歷史上曾有過幾次大的移民浪潮,僅1884至1962年間遷居巴西的移民即達497萬多人,主要來自葡萄牙、西班牙、
意大利、
德國、
法國、
波蘭和阿拉伯國家。黃種人多來自
日本、
朝鮮和中國。巴有130萬日本人,25萬華人,主要集中在圣保羅和里約熱內盧。
全國共分為26個州和1個聯邦區(巴西利亞聯邦區)。州之下設市,全國共有5507個市,15萬人口以上的有79個,100萬以上的有12個(1999年)。各州的名稱如下:阿克里,阿拉戈亞斯,亞馬遜,阿馬帕,巴伊亞,塞阿臘,圣埃斯皮里托,戈亞斯,馬臘尼昂,馬托格羅索,南馬托格羅索,米納斯吉拉斯,巴拉,帕拉伊巴,巴拉那,伯南布哥,皮奧伊,北里約格朗德,南里約格朗德,里約熱內盧, 朗多尼亞, 羅賴馬, 圣卡
塔林納,圣保羅,塞爾希培,托坎廷斯。
巴西擁有拉美最為完善的產業體系,經濟實力居拉美首位。歷史上巴曾經一度是單一農業經濟國家,蔗糖、咖啡等為其主要經濟作物。20世紀初,巴西開始工業化進程。從五十年代起,巴西推行“進口替代”經濟模式,并依靠大量舉借外債獲得了經濟騰飛,其中1967-1974年經濟年均增長速度達到10.1%,創造了“巴西奇跡”,并初步建立起了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其后近20年的時間里,巴一直為外債和通貨膨脹所困擾,經濟發展陷于停頓。1994年7月巴西推出“雷亞爾計劃”,成功控制了惡性通膨,使經濟出現了穩定增長。但財政和經常項目雙赤字問題卻日益嚴重,對外資依賴急劇加深。在
東南亞和俄羅斯金融危機沖擊下,巴被迫于1999年初宣布采取浮動匯率制。雷亞爾兌美元大幅貶值。由于巴政府執行了嚴厲的財政調整措施,增收節支,巴經濟迅速走上恢復之路,2000年經濟增長達4.46%,通膨也基本得到了控制。2001年,受全球經濟不景氣、阿根廷經濟危機和
國內電力危機影響,巴經濟增幅下降至2-2.5%左右。
- 可能感興趣的:
- 巴西旅游
- 巴西旅游攻略
- 巴西介紹
- 巴西最佳旅游季節
- 巴西旅游圖片
- 巴西旅游問答
- 巴西旅游注意事項
- 巴西天氣預報
- 巴西旅游地圖
- 巴西附近旅游目的地
- 美國旅游
- 加拿大旅游
- 阿根廷旅游
- 墨西哥旅游
- 夏威夷旅游
- 關島旅游
- 黃石公園旅游
- 古巴旅游
- 秘魯旅游
- 費城旅游
- 紐約旅游
- 百慕大旅游
- 舊金山旅游
- 鹽湖城旅游
- 智利旅游
- 西雅圖旅游
- 南極旅游
- 拉斯維加斯旅游
- 巴拿馬旅游
- 哥倫比亞旅游
- 厄瓜多爾旅游
- 溫哥華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