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本身是一個擁有大約10萬居民的英格蘭小鎮。這個小鎮有一條河流穿過,稱為“劍河”(River Cam,也譯作“康河”)。
劍橋大學本身沒有一個指定的校園,絕大多數的學院、研究所、圖書館和實驗室都建在劍橋鎮的劍河兩岸,以及鎮內的不同地點。
除了學術氣氛濃厚的學院以外,小鎮上還有20間教堂,其中部分歷史悠久,也有不少是建筑風格非常獨特的。
位于倫敦北面50哩以外、舉世聞名的劍橋大學既沒有圍墻,也沒有校牌,鎮校一體,整座校園郁郁蔥蔥、古色古香,別具一格。
在劍橋鎮逛街的時候,人們往往會突然意識到自己正置身于當年鼓舞牛頓、達爾文、米爾頓等科學、文學名人追求學術上精益求精的環境中,也頓悟出人和歷史的關系竟然如此緊密。
人們常說,劍橋之美融合了鄉間的寧靜和古典建筑的精美,更突顯出其跨越時代氣質。
在大片的公園和草坪中,點綴著座座古色古香的教堂和學校建筑,令人宛如置身于久遠的都鐸王朝年代,思古之情油然而生。
劍河彎彎曲曲,穿城而過,垂柳沿岸,一派田園風光!坐船篙撐的平底小船,悠然欣賞大學城的風景點,早已成為劍橋的傳統和特色。
劍橋大學一些著名的古老學院,都座落在劍河旁邊。其中氣勢最宏偉壯觀的建筑物,就是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的教堂。它巨大的彩色玻璃窗,早已成為大學和小城的地標。
教堂從1446年開始興建,歷經四個朝代花了70年才完工。國王學院教堂詩班的圣誕節演唱,每年都通過無線電和電視向全世界廣播。
緊連著國王學院的北邊,就是富盛名的三一學院 (Trinity College)。它培養出30位諾貝爾獎得主。學院最早是在1546年由英王亨利八世合并兩所學院建立的。
創校歷史
關于劍橋如何創校,有不同的說法,由于年代久遠,現在已經無法考查。不過,其中較為可信的是:在公元1209年,有一些牛津大學的學者因與當地地方當局意見不合,逃往劍橋避難。
后來,一些教會要人陸續在劍橋興建學院,或者把當時一些年久失修的修道院改為學院。劍橋大學就是這樣慢慢建立起來的。
劍橋年代最為久遠的學院是彼得屋 (Peterhouse,又稱皮特豪斯學院)。
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齊名為英國的兩所最優秀的大學,人們通常把這兩所大學合稱為“牛橋”(Oxbridge)。
英國許多著名的科學家、作家、政治家都來自于劍橋大學。
劍橋大學也是諾貝爾獎得主云集的高等學府;自從1904年設立諾貝爾獎以來,有81名諾貝爾獎獲得者曾經在此執教或學習。
劍橋大學還是英國的名校聯盟“羅素集團”(Russell Group of Universities)以及歐洲的大學聯盟科英布拉集團(Coimbra Group)的成員。
劍橋大學的第一所學院彼得屋于1284年創立,其他的學院在14世紀和15世紀相繼建立,但是有一些已經在大學發展過程中遭合并而不存在了。
1536年,推行宗教改革的英王亨利八世下令學校解雇研究羅馬天主教教規的教授們并要求大學停止教授“經院哲學”。從此劍橋大學的教學和研究重點就從宗教和神學轉為希臘和拉丁經典、圣經和數學。
但是今天的劍橋大學基本上涵蓋了所有的科學、人文學科。
最早為女性所設立的學院是1869年的格頓學院(Girton College)和1872年的紐納姆學院(Newnham College)。
第一批女學生在1882年獲準參加入學考試,但是直到1947年女性才被接納為學校的正式學生。在所有的31所學院中,目前有3所學院只收女生:露西8226;卡文迪什學院(Lucy Cavendish College)、新大廳學院(New Hall)和紐納姆學院(Newnham College)。
此外,劍橋大學有四所學院只收研究生:卡萊爾大廳學院(Clare Hall)、達爾文學院(Darwin College)、沃爾森學院(Wolfson College)和圣埃德蒙學院(St Edmund’s College)。
大學建制
英王亨利三世在1231年授予劍橋教學權。
長期以來,劍橋大學以科學方面的卓越研究聞名全世界。
今天的劍橋在許多學科領域都取得卓越成就,不過直到19世紀早期,數學一直是劍橋的最強項。當時數學是所有學生的必修課,數學畢業考試也是所有考試中最難的。
因此也產生了英國科學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其中包括開爾文爵士、喬治.斯托克斯和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等。
劍橋大學實際上是一個組織松散的學院聯合體,各學院高度自治,但都遵守統一的劍橋大學章程,該章程是由大學的立法結構起草通過的,每年還會修訂。
劍橋大學只負責考試與學位頒發,而招收學生的具體標準則由各學院自行決定,并自行招生。
劍橋大學幾乎所有著名的古老學院,都座落在劍河旁邊。大學所屬的各類機構、31個學院、為數眾多的實驗室和研究所則分散在城中各處。
近年來,擁有800多年悠久歷史的英國劍橋大學已經決定投資數億英鎊增建三所學院。
這是劍橋大學1979年建立羅賓孫學院(Robinson College)以來首次增添學院,劍橋大學的學院數目將會增加到34個。
這項新的發展規劃占地面積是劍橋大學現有規模的兩倍以上,擴建所需的57公頃土地歸劍橋大學所有,大部分都在嚴格控制開發的綠色地帶內。
劍橋市政府已經審核了這一規劃,并同意將規劃包括在地方開發初案中。草案還計劃增建學較教工的住房以及添置教學設施。
劍橋大學現有31個學院、62個系,其中有29個理科系、33個文科系,眾多系中尤為著名的是物理系。學科有考古學、人類學、音樂、東方研究、哲學、政治學、神學、宗教研究、獸醫、建筑、化學工程、古典主義、電機、地理、制造工程、自然科學、經濟、教育、電子工程、資訊科學、英語、歷史、美術史、法律、管理、數學、物理、醫藥、現代及中世紀語言等。
大學實驗室專業非常廣泛,包括農業、冶金學和材料科學、礦物學、巖石學、病理學、解剖學、生物化學、生物學和寄生蟲學、植物學、化學、化學工程、實驗物理學、遺傳學、人類解剖學、醫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統計學和獸醫科學以及動物學等,共約20個實驗室。
劍橋大學的31所學院都是獨立的教學機構,享有很大的自治權。例如,各學院可自行決定錄取學生以及任命自己的研究員或教授。
劍橋大學的名譽校長是由學校參議院選舉產生的,一般都由社會上受人尊敬、有名望的人擔任。
名譽校長一職是象征性的,很少介入大學事務,只負責頒發榮譽學位和出席學校的各種慶典等。
真正負責大學日常事務的是校長,由大學會議(Council)提名,劍橋攝政院(Regent House)投票任命。
校長下面還有多位副校長,負責專門的領域,協助校長主持日常工作。
招生概況
劍橋大學5年前只有16,000名學生。目前,學校里的全日制學生有大約16,500人;其中11,600是本科生,5,000為研究生。
劍橋大學的發展目標是到2025年,使學生數增加到21,000人,教工人數也增加一倍。本科學制一般為三年,每學年分三個學期。
劍橋實行學院制。學生必須先為一個學院所接納才能成為劍橋大學學生。各系科、實驗室雖然統一歸大學領導,但各系科的師生則分屬不同的學院。
劍橋的學生所屬的科系可能有所不同,但是他們都必須屬于某一個學院。學院提供他們食衣住行各方面的服務。他們有很多機會跟其它科系的同學互相學習,增進知識的范圍以及結交許多朋友。
劍橋大學圖書館是英國境內為數不多的所謂“版權圖書館”(Copyright Library)之一,在英國出版的所有書籍都會收藏在此。
圖書館內更有不少罕見的珍本。除了大學圖書館之外,不同的學院、研究所、學系等都有自己的圖書館。學習環境和設備都十分理想。
劍橋大學的學生參與多種業余活動,其中劃船是最流行的體育運動,每年都會與牛津大學舉行劃船比賽。各學院間還舉行其他各種體育比賽,包括橄欖球、板球、國際象棋等。
本科生食宿大都在學院。學院一般都會指定一位指導老師和一位主任教師照管本科生, 前者負責學習、生活的基本問題, 例如怎樣選課、轉系或申請補助等,后者則負責專業課進展。
想上劍橋大學本科的學生必須首先與有關學院取得聯系,海外學生還需要向英國高等院校辦公室(UCAS)索取一份報名表。
申請者應首先參閱劍橋大學每年初發布的當年入學手冊,以確定到哪家學院學習,然后,寫信給學院的招生導師,介紹自己的情況和要報考的專業。
申請信需要在6月底之前寄出,申請表格應在9月底前寄到學院招生辦公室。
申請攻讀研究生者必須具有英國承認的本科學歷。申請表格需要在本學年結束前寄抵劍橋大學研究生委員會。
申請者一般會在8周內得到校方申請確認號碼。在申請表被有關院系認可后,申請者將得到有條件入學通知書。不過,申請者仍需提供有關證明信,才能被正式接納為劍橋大學的研究生。
雖然劍橋大學擁有輝煌的歷史,但是面對沉重的經費壓力,也不得不采取一些應變的措施。
增加海外學生人數是其中一項增加經費的措施,因為海外學生的學費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