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站在宏村橋頭,環顧四野,寒風蕭蕭,有一點點的迷惘與凄涼。
往前右側赫然寫著售票處,購好門票入內。
宏村并不是憑票才能入內,有很多路都可步入,只是倘若你不買票,大約只能看到一些城墻外景,稍微好一點的景致全是要憑票由導游帶著進入的。
因是一個人,售票員告訴我不能單獨成團的,只能等湊夠一個團的人數再由導游帶著觀光了。
不愿意等,便先獨自漫無目地的逛起古鎮來。
踏走在青苔斑駁的石板路上,觸摸著木雕上精致的文字和雕刻,看著庭院深深里暗淡的昔日輝煌,穿越8個多世紀濃厚的商業文明氣息就撲面而來。
這天,我是穿了高跟靴的,不慎把腳扭了,一路的石板路,全是顛簸而行,多少摻雜了一些灰暗的心情。我想,定是這樣的。
正當我一步一扭穿行在深巷之中,在青石板上駐足仰望,突然看到古色古香富有喜慶紅色燈籠的“碧園”牌匾,右側是一扇窄窄地只能容一人進去的蓮花門,透過門,可見明清江南營造法式的別致院園,骨子里又有著顯著的沅湘特色。
宋代晏殊有著:“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 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 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如是形容這碧園里“燕詒堂”與“鶴壽亭”。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談到了治學經驗,他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其中一種便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那古典而時髦的氣息,在我夢里魂牽夢縈,仿佛千年的約定。慌忙問主人里頭可否入住?
當看到碧園全家安然的生活在這座還帶著舊時痕跡的園子里,當得到大娘與老爹的殷實關懷,仿佛找到了安然的最佳歸宿,我竟是莫名的眼眶濕潤。
第三天,腳傷好轉,走出拐彎抹角的街巷,在售票處待候導游帶團。說是團,其實加上導游也不過六七人。 我素來不是一個喜愛熱鬧的人,這下更是樂得清靜自在。
去過的古鎮已經很多了,鳳凰、麗江、周莊、西塘......可是,每每陪我去旅游的不光有自己的背包,更多的是成千上萬和我一樣慕名而來的其他游客。
很多人都在納悶,在這樣的地方竟然沒有留下自己的身影。是,這次,因獨自匆匆出行,是什么裝備也沒來得及帶上的呵。
再則,即便是帶了支架也未必就有拍自己的欲念。好在,跟隨導游,走過“七沖八巷九宅”承志堂,樹人堂,桃園居......,那一幕幕“情景再現”禁不住讓我夢牽。
從前,宏村也算是古徽州的商人集散地。今天,宏村給后人留下世界文化遺產。
而我,所看到的宏村,是一派繁華落盡現清幽的景象。
一周后,離開宏村,離開碧園,回望幽靜的小巷,回望“鶴壽亭”越來越遠,語言濕了!
作者:木子薹